
旋耕土地 小滿節氣過后,玉米已基本播種完成,平定縣祥耀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終于能“喘口氣”了。合作社負責人李星光一邊清洗農機具,一邊說:“今年,合作社與柏井二村、柏井三村等1000余人達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議,總托管面積超過了3000畝。大家根據各自需求,選擇了翻地、播種、采收等不同的托管內容。我們歇完這幾天,又得繼續‘打硬仗’。” 平定縣祥耀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平定縣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主體之一。平定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定縣地形為典型的山地丘陵,條塊地多、大塊地少,耕種本就相對不容易。此外,農民在外打工,家有三五畝地,沒時間耕種;小戶經營的人家,購入一整套智能化農機設備不劃算;農田面積大,部分上了年紀的農民干不動體力活……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咋能種好地,成了全縣推進農業生產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2年,我省開展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平定縣入選全省20個試點縣(市、區)。隨后,平定縣聚焦試點內容,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供銷社等不同服務主體發揮優勢,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經過幾年實踐,如今,平定縣已經圍繞農業生產中的耕、種、管、收等環節,探索出了全程托管、環節托管、整村代管等不同的托管模式,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全程托管、環節托管、整村代管有什么區別?平定縣相關負責人解釋,全程托管指的是服務主體為農民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農業生產服務,優點是農民省心省力;環節托管指的是農民按照需求選擇農業生產全程服務中的一項或幾項,優點是農民可以靈活選擇;整村代管指的是村集體與提供服務的主體簽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議,整村統一推動托管,優點是資源可以“化零為整”。 李寶生是東回鎮馬山村村民,他有50畝土地。農忙時節,李寶生卻當起了“甩手掌柜”。原來,他把土地全部托管給了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整地、播種、耕耘、秋收。“這么多土地,我一個人種不了,交給合作社,省心多了。合作社不僅從種到收全部負責,還幫著我選種子、選肥料。”李寶生說,“合作社全程管理,種地成本下降了,糧食產量反而高了,全程托管真好。” 與李寶生選擇全程托管不同,岔口鄉西頭嶺村的不少村民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了環節托管。平定縣祥耘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會明說,西頭嶺村是有名的“土豆村”。過去,沒有農機的幫忙,只靠人工耕種,費力卻不出活。這幾年,村民有的選擇托管耕地,有的選擇托管播種,還有的選擇托管采收,省心又省力。“我們合作社的農機很多,有旋耕機、培土機、播種機、高壓打藥機、收獲機等,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就行。”梁會明說,“除了西頭嶺村,周邊的羅面咀、理家莊、馬上固、西南舁、東武莊等村村民,也有不少人選擇環節托管,提高耕種效率。” 石門口鄉大石門村是全程托管的典型代表。大石門村小塊地多且分布零散,難以形成規模種植。農業生產托管過程中,大石門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與陽泉華裕農機專業合作社達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議,推行整村托管。如今,全村2000余畝土地被托管,帶動600余戶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壯大。 如今,在平定縣巨城鎮會里村、岔口鄉紅嶺村、冶西鎮里三村等,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讓農業生產“托”出了新活力,“管”出了新效益,已成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利的好辦法。張泉東/文?張澤慧/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