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進過程要時刻關注鉆機動向。”“鉆進1組操控新設備工效必須達到6米每小時。”初冬時節,位于晉中市榆次區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十七局太原隊基地的衛星通信指揮車內,伴隨著一句句語調鏗鏘的指令,一位眼神銳利的男子牢牢鎖定監視屏幕,關注著遠在2公里外的模擬隧道塌方掘進現場。他就是獲評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的“敬業奉獻”好人——胡東坡。 參加工作17年來,胡東坡一直堅持聞警而動、迎難而上、向險而行,23次沖鋒在隧道塌方、煤礦透水、抗洪搶險、森林火災第一線,協助救出被困人員89人。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先后獲得應急管理部個人三等功、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優秀學員、山西省防汛搶險救災先進個人、2023年“山西好人”等稱號。 冬日陽光稀薄,穿著藍色作訓服點驗新裝備的胡東坡難掩喜色。原來,借著國家大力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東風”,隊里添了多功能鉆機、高壓水泵、高空壓機、水域救援套裝等“新家伙”,全面提升應急救援音視頻通信能力、災害預警能力、運輸保障能力。隧道救援鉆進掘進能力較之前提升20%,排澇能力較之前提升4倍以上,救援隊向著“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邁出一大步。 “科技賦能救援,是我們這次冬季大練兵的主題。”在整齊的隊列前,胡東坡簡明扼要說明此次練兵意圖。此次“冬防冬訓”堅持體能訓練+效能提升,有氧訓練、力量訓練、綜合性體能訓練作為“必答題”,掌握新搶險救援裝備操作作為“加分題”。“這臺多功能鉆機是行業內頂尖的裝備,搭載無線遙控技術,內置水泵,像遙控玩具賽車一樣靈敏,能夠縮短一倍前期準備時間。”隊員們圍攏在胡東坡周圍,學習著操作要領。 誓言無聲,信念作答。“這次的受災點具體什么情況?”“救援方案哪些地方還要完善?”“發生次生災害的預案如何?”作為隊長,每次救援對于胡東坡就是一次“大考”,他要把平常累積的十八般武藝都拿出來,還要臨場發揮,給救援現場的群眾和隊友心里兜個“底”。 從隧道塌方救援到抗洪救災,從鐵路搶險到撲滅山火,險情永遠阻擋不了胡東坡向前的心。雨水和汗水的浸潤,重重危難的考驗,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深內化為他最堅定的信念。 “如何與時間賽跑?讓救援更高效?”這是胡東坡經常思考的課題。圍繞隧道關門塌方險情,經過三載實戰演練的不斷探索,胡東坡和隊員們創新研發了自進式救援通道裝備,掘進效率較傳統小導坑法提升3倍以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運輸布置等優點,已獲得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揭榜攻關項目權威認證。 “你們把希望帶來了,謝謝你們!”每每竭盡全力救援后,受災群眾趕到他們面前,發自內心的一句句感謝,讓胡東坡和隊員們覺得再難再苦也值了。
張毅 王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