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華社客戶端發布文章《山西陽泉高新區:科技賦能讓農業新質生產力“落地生花”》,報道了陽泉高新區以“產業興農、質量強農、數字賦能”為路徑,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當起壟覆膜滴灌上肥一體機在陽泉高新區的田間穿梭作業,當5G技術讓30萬只蛋雞創造出的效益相當于過去200萬只的產出,當雞糞通過生產線“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這些場景詮釋了一個真理:科技讓農業告別傳統模樣,在智能化與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陽泉高新區的實踐證明,科技賦能不僅為農業裝上了“智慧大腦”,更讓農產品品質實現了質的飛躍,讓農業發展既有“智”性支撐,又有“質”量保障。 科技之“智”,在于重構農業生產邏輯,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高新區北楊家莊村的紅薯種植基地引入覆膜滴灌技術,通過精準調控水、肥、溫等要素,畝產增加近200公斤,這是“智能”對“靠天吃飯”的超越。山西沃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精準控制農藥噴灑量和噴灑范圍,避免農藥浪費和過度噴灑。這種智能化的模式,讓農業生產更加可控、高效。 科技之“質”,一方面體現在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讓農業發展更有底氣?!褒堬w唐”富硒雞蛋受市場追捧,正是科技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有力證明。結合科學的飼料配方和嚴格的品質管控,“龍飛唐”富硒雞蛋的硒含量是普通雞蛋的5倍左右。這種高品質的農產品,為企業帶來了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體現在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拓展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業發展的“質”量內涵更加豐富。山西東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徐明崗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山西康民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合作開發功能性食品。這些高端智力平臺正將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讓科技真正為農業注入“智”與“質”,需要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在技術推廣方面,加快將成熟的農業科技成果向全市輻射,讓更多農民享受到科技紅利。在產業布局方面,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更多高品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在政策保障方面,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引進智能設備、應用先進技術,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當智能農機遍布田野、數字技術滲透每個農業生產環節、科技紅利惠及萬千農戶,我市農業必將迎來從“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的華麗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