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聞喜縣桐城鎮(zhèn)上白土村,村民孫大爺蹲在自家門前,瞇眼瞧著前方黑亮黑亮的柏油路。“以前風一刮,塑料袋飄得滿天飛,像一群蝴蝶。”他揮了揮手,仿佛在驅趕記憶中惱人的灰塵,“天氣一熱,門都不敢開,那味兒沖鼻子。” 去年8月,村旁那座吞下40多萬噸垃圾的填埋場被覆上了一層厚實的PE膜,可不久后,這“蓋”下竟又堆起了新的垃圾。塑料袋乘風而起,蚊蠅隨之孳生,填埋場成了村民們心頭的一道瘡疤。 轉機來自5月底那份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組的交辦件。 5月31日,聞喜縣住建局局長張洪斌的辦公室燈亮到深夜。“環(huán)保督察給我們送了一劑猛藥。”他坦言,以往垃圾處理標準低,亂堆亂放久拖不決,這次必須刮骨療毒。 一場徹頭徹尾的整治在這片土地上展開。 建新站、鋪新路、購新車……縣住建局副局長常俊祥帶著隊伍扎在現(xiàn)場。短短幾天,一座占地1.5畝、能容納900噸垃圾的嶄新轉運站拔地而起。白頂灰墻的鋼結構車間內,地面做了防滲處理,滲濾液被嚴密收集,兩輛嶄新的全封閉垃圾車整裝待發(fā)。 與此同時,一條350米長的石子路鋪上柏油,黑亮如墨帶,蜿蜒伸向田野深處。“這路鋪得及時。”孫大爺扛著鋤頭踏上新路,笑了,“下地干活,腳底板也輕快了。” 最令村民感受深刻的是異味和蚊蟲一天天地減少了。村委會主任范文偉介紹說:“消毒車每日在轉運站周圍巡回三遍以上。打藥是定點的,早中晚都來。蒼蠅蚊子少了,臭味兒也沒影了。” 現(xiàn)在,村民張大叔經常端著飯碗蹲在院門口吃,晚飯后常溜達到村口轉轉,清風拂面,再沒有往日的塵囂與異味。曾經,風卷塵土裹挾塑料袋漫天亂飛,垃圾異味從填埋場直撲院門;而今,柏油路鋪到了田間地頭,全封閉的轉運站鎖住了蚊蠅與惡臭。“環(huán)境美了,生態(tài)好了,看著就開心、舒心!”張大叔笑得舒展。 “環(huán)保工作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是讓老百姓在家能安心吃飯,在外能暢快呼吸。”張洪斌說。上白土村的變化顯著提升了廣大村民的幸福體驗,成為“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動注腳。(郭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