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陽泉日報·晚報版》刊發了“市十一中舉辦‘家校共育’高考心理輔導專題講座”的新聞報道。報道中提到,學校邀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高三學生家長帶來考前心理建設指導,幫助緩解家長們的焦慮情緒,順利陪伴學生迎接高考。這則報道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心理健康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認知功能、社交能力以及身體健康。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以及信息時代所帶來的諸多影響,讓人們面臨著各種心理挑戰。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正處于身心逐步成熟的階段,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引導,就可能會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注。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家長要注重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孩子的情感溝通,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充分理解和共情。同時,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并經常用積極的語言表達關愛與支持。 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陣地,應構建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僅要開設專業的心理健康課程,配備專職心理教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還應通過舉辦運動會、文藝匯演、社團活動等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歸屬感。 值得欣慰的是,我市中小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開展了不少有益探索。北嶺小學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趙麗華開展“少年乘風起 ?未來皆可期”主題心理團輔活動;洪城河小學舉辦“雅心筑夢 童彩綻放”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動,通過AI造夢、電影賞析、趣味競技游戲等新穎形式,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調節情緒。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長與教師應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交流孩子在家庭和學校的表現,通過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學生動態,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干預。只有家校攜手,才能為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翟 ?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