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這件小事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于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可不簡單。為了讓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好好洗個澡,一個新興職業——助浴師出現了。當前,我市有了助浴服務,他們三人為一個團隊,自帶裝備,以上門的方式幫助老人實現“洗澡自由”。(見5月27日《陽泉日報·晚報版》)新職業的出現,既方便了失能、高齡老人,又有效促進了銀發經濟的發展。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也有助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現下,老年人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他們的認知水平、消費習慣、購買力和生活方式都在快速變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為很多產業的爆發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比如,養老服務新需求催生了老年助浴師、陪診師等一系列新職業,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身其中。再比如,民辦老年培訓機構的開設,讓追求精致生活的老年人有了更加豐富、多元的展示舞臺。此外,文化旅游、健康管理等諸多養老細分領域政策惠及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公共設施適老化建設等工作的推進,更是推動老年人的需求從基礎養老向品質養老升級。 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豐富服務消費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銀發經濟絕非簡單的“養老生意”,而是需要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共建的系統工程。政府可以完善政策與法規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加強人才培訓,以財稅支持、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對于全體社會成員來說,我們應當轉變觀念,接納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參與養老服務,精準洞察老年群體真實需求的能力。此外,還應支持老年消費市場創新,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社會,共同促進銀發經濟健康良性發展。 對于市場經營主體而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一方面,可將科技與傳統服務深度融合,開發一系列貼合老年人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順應老年消費品質化、多元化的趨勢;另一方面,針對現有的數字產品和服務進行適老化改造,真正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轉變。(張曉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