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我市近萬名高考學子即將走進考場,為夢想奮力一搏。學生、家長、老師、社會各界乃至新聞媒體對高考的高度聚焦,讓“高考熱”席卷整個夏季。這一現象背后,既體現了人們對高考的重視,也折射出全社會對高考過度關注的現狀。筆者認為,是時候讓高考回歸理性與本真了。 在高考面前,“一人高考,全家動員”已成普遍現象。家長們從梳理復習重點、研究考前預測,到開展心理疏導、調配營養膳食,甚至全程陪學陪考,忙得不可開交。與此同時,全社會也紛紛行動起來:設立高考專用接送車、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送水送藥服務……這些善意之舉雖為考生帶來便利,卻也凸顯出高考承載了遠超考試本身的社會關注。 作為家長和教師,不能只盯著分數,而應理性看待高考。考前為孩子減輕心理負擔,才能幫助他們以最佳狀態應考。家長和教師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天賦和夢想,高考只是人生眾多選擇中的一個,并非全部。 對于考生而言,需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高考。考生不妨將高考視為一次自我錘煉的契機,在備考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抗壓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能力的價值,遠比分數更能讓人受益終身。 社會各界在為考生營造良好考試環境的同時,也應把握關注的“度”。家長與學校需正確引導考生,既讓他們知曉高考背后凝聚著無數人的默默付出,學會尊重并珍惜考試機會,也要讓他們明白,高考無論成敗,都只是人生新的起點。考生只有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高考的確是人生的重要考驗,但唯有以平常心看待,才能讓其回歸本質,真正成為助力考生成長的階梯。愿每個考生都能收獲用汗水澆灌的果實,向著心中的理想奮勇前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顧 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