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鐘靈毓秀,千巖競美,草木蔥郁,云霞繚繞其間。斯地有村,名曰榆樹院,坐落于平定古州縣域,毗鄰陽泉東南一隅,今屬其治。村境丘陵淺壑,清幽靜謐,恍若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也。 觀夫榆樹院,綠意盎然,婀娜多姿。那時大井水清冽甘甜,潤澤鄉土,鄰村皆來取水,滋養一方。古石碑矗立井旁,銘記掘井歲月;六角亭有賢人復建于后,微風拂過,鈴聲輕揚,猶似古訓回響。 憶往昔,明朝大遷徙,翟蘇二姓率先至此,披荊斬棘,拓荒開墾。繼而張王李趙等,群英薈萃,共筑家園。先賢智栽榆樹,防風固沙,美化村容,更掘大井以備荒年,惠及子孫。 稽古至今,榆樹院之民,崇德尚禮,重教育才。書香盈門,晴耕雨讀,先賢輩出,文采斐然,業績昭彰。此乃物華天寶之地,人杰地靈之鄉,聲名遠播,譽滿邑里。 古學堂遺址之上,廟宇巍然重建。登高望遠,群山連綿,翠屏如列,美不勝收。田野間,華實累累,黍稷盈倉,金黃翠綠,交相輝映。夏秋之際,蛙聲陣陣,谷香四溢,豐收景象盡展眼底。 榆樹院村,亦稱東山(包括東、西、南庵三個自然村)。清末民國時期,有先人挑砂鍋至河北換回麥粉,或開染坊經商。今又有村民經商風生水起。 吾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為東山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六七十年代,村中發現鋁礬土,貯存豐富,為我市重要鋁礬土礦之一。副業花果滿村,蘋果、梨、桃、葡萄果香四溢,乃平定縣最大蘋果基地。 自古文化活動興盛。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組建了文藝宣傳隊,翟萬春的本地二人轉節目曾選送晉中地區演出并獲獎。七十年代文藝宣傳隊名列平定縣前茅,常代表鄉里匯演,連續三年在全縣奪冠。每逢正月的打鐵花更是亙古不變之傳統,享譽全縣??芍^“點點鐵花映夜空,正月燈火滿天紅”。 娘子關提水工程橫貫其間,巧奪天工。村舍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古樸典雅,盡顯鄉村古風。巷陌蜿蜒,祖先父輩曾行此道,連接山水歡歌,見證歲月滄桑。 柏油大道橫貫東西,賢人領建,功在當代,利澤千秋。此路直通縣城,交通便利。村民詩書傳家,科技興農,勤勞致富。 撫今追昔,榆樹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村民銘記先輩遺訓,弘揚傳統美德,安居樂業,幸福綿長。愿吾村未來,更加輝煌,如日中天,光耀四方! 嗟乎!榆樹院之美,美在自然之韻,美在文化之深,美在人心之善。愿諸君共賞此景,同鑒此情,銘記此賦,傳頌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