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本報編輯部收到一封手寫的表揚信,寫信的是居住在城區北大街街道濱河西社區新泉小區的一位名叫李憲東的86歲老人。在信中,老人字字懇切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小張是一名優秀的社區網格員,她為居民做了許多好事實事,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非常感動。” 信中提到,從今年2月份到7月份,新泉小區7號樓4單元停水6次,最長一次停水長達8天,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張蕾蕾作為分管該小區的網格員,在詳細了解了情況并上報后,陪居民們去市自來水公司詢問解決方案,又和社區的愛心商戶溝通協商,均未得到妥善解決。 “居民的困難不解決,我放心不下。”張蕾蕾說。停水期間,有一些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打水不方便,于是每隔兩天,張蕾蕾就幫助居民提水上樓。 后來,張蕾蕾召集居民商量維修方案,并聯系工程隊現場進行查看,重新鋪設水管,更換線路,最終解決了停水問題。“終于解決了停水問題,這件事小張付出了很多努力,經常犧牲休息時間來幫助我們。”李憲東老人說。 新泉小區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沒有物業,居民反映衛生環境較差,很多路燈壞了。于是張蕾蕾逐門入戶征求居民意見,協商解決環境衛生問題,并聯系愛心商戶更換路燈,完善小區基礎設施,讓小區“亮”起來。翻開她的工作臺賬,密密麻麻地記錄了每戶居民的情況以及她一天的工作日常。“小張干工作非常用心,被居民們稱為‘金牌網格員’。”濱河西社區黨委書記王瑞琴說。 “居民有事找我,我很開心,說明平時的工作做到位了。”張蕾蕾說,她不怕麻煩,每天雷打不動地走訪一遍負責的小區,“看一圈,心里踏實。”她經常會陪社區老人們聊天,拉家常。老人生病她也會上門慰問關心,還和家庭醫生上門為老人們做體檢。“小張和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她把社區當成了娘家。”84歲的趙阿姨熱淚盈眶地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對于張蕾蕾來說,這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她作為社區網格員以來日復一日的行動指南。只要居民有需要,她總能第一時間出現,及時為居民排憂解難。 “一封表揚信承載著大家對我的認可,激勵著我繼續前行。”張蕾蕾說,今后,她會繼續從居民的煩心事、憂心事著手,充分發揮網格員的作用,搭起社區與居民暖心交流的橋梁,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翟 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