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基地 5月7日,礦區賽魚街道永和村馬家坡的養殖基地里,一個個雞舍整齊排開,三五成群的“溜達雞”或悠閑踱步,或低頭覓食,工人則忙著打掃雞舍、收取雞蛋。永和村黨總支書記荊海兵說:“這些可不是籠養雞。雞舍的周邊是空地,每天,這些雞都在空地上活動,是實打實的‘溜達雞’。‘溜達雞’體質較好,產出的雞蛋蛋黃緊實、營養豐富,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如今,散養雞‘溜達’出了增收新路徑,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3年,永和村馬家坡打造了占地面積約4畝的“溜達雞”養殖基地,陸續引進了三黃雞、烏雞等,共計500多只雞。目前,養殖基地共有7個雞舍,“溜達雞”每天產100多枚雞蛋。村里為何選擇散養雞這個“賽道”?荊海兵說:“近年來,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市場對散養雞下的蛋認可度攀升。我們村山多、草多、空氣也好,適合發展‘溜達雞’養殖產業,這能讓村子有實實在在的收益。于是,村干部考察調研后,便打造了養殖基地。” 養殖基地的雞舍由紅色磚頭壘砌而成,頂部覆蓋著彩鋼瓦。雞舍里面,食槽、水槽整齊排列,食槽里盛滿了精心調配的“農家飯”。養殖基地工人劉貴平介紹:“咱這雞吃的是‘私人訂制’飯。我們會按比例搭配好玉米、麩皮、豆粕等原料,有時候,我們會摻一些從山上采摘的青草、捉來的蟲子給雞吃。這樣既保證營養,又合雞的胃口。”此外,為了讓雞群健康成長,基地還摸索出一套“土辦法”,工人會定期在“溜達雞”的水槽中添加碾碎的大蒜、生姜,這既能殺菌驅蟲,又能增強雞的免疫力。 “養雞這事兒,三分靠養,七分靠管。”劉貴平深有體會。每天,他都會仔細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進食情況,還會及時清理糞便,并打開雞舍窗戶保持通風。“雞舍衛生搞不好,雞就容易生病,所以雞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消毒。工人勤快點、多上心,就能把雞養好。”劉貴平說,在他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批雞苗的引進時間、生長周期、產蛋量、養雞注意事項等,這讓劉貴平“照料”起雞來更加得心應手。 散養雞產的蛋叫笨雞蛋,與籠養雞產的蛋相比,在市場上更受歡迎,因此笨雞蛋的價格比普通雞蛋略高。“我們會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笨雞蛋的價格,一斤笨雞蛋一般能賣10元以上。目前,我們的笨雞蛋主要賣給周邊村,還有一些單位來團購。”荊海兵說。 養殖“溜達雞”給永和村馬家坡的發展帶來“雞”遇。談及未來,荊海兵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同時,我們計劃做鹵蛋、燒雞等產品,延長產業鏈,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李旭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