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檔案
????小河村位于桃河岸邊,村里有記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00年前。明清時期,小河村逐漸發展壯大,開辦了許多商鋪,成為當時平定州的重要商業集鎮。小河村經商逐漸興盛,涌現出許多商業望族,村里至今保留著石家大院、竇家大院、李家大院等傳統建筑。
????小河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還曾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景觀村落等,是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的故里。





磚雕、石雕、木雕

?小陶然景點

古院一角

鳥瞰古村

?石家大院
????青磚灰瓦的石家大院依山而建,古樸典雅,遠眺如大鵬展翅;一街之隔的小陶然景點水流潺潺,石橋與樓閣掩映在葳蕤草木之中,生機勃勃。置身小河村,人們可以感受山水美景帶來的清新與活力,也可以品味石家大院建筑之美和古村的厚重歷史。
????“村里有碑文記載,小河村可考究的歷史至少能追溯到1700多年前。”小河村文化顧問李九齡說。相傳,后趙開國皇帝石勒曾率兵在小河村附近駐扎,并幫助村民除掉傷人的巨蛙。為表感激之情,小河人立碑撰文紀念,石碑仍保存至今,但歷經風雨,碑文已模糊不清。好在清朝道光年另一通碑刻全文轉述此事,再結合村里的傳說,才讓小河村的歷史脈絡清晰。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當年的歷史變成了村民津津樂道的傳說,但小河村卻實實在在留存了下來。從地理位置上看,小河村兩山夾一河的地理位置,既有易守難攻的地勢,又有賴以生存的水源,是人們挑選聚居地的首選。因此,小河村居民越來越多,石家、竇家、李家三大家族先后定居于此。
????村北約4公里,是當年的商業重鎮平定州,處在這樣的通衢要道上,小河村也隨著繁榮起來。李九齡說,當時的三大家族中,不乏善于經商之人。明清時期,小河村就有了三義當、三義隆、義園興等商號。商號的主人把生意做到了石家莊、張家口、北京、天津等地。許多人用在外經商的積蓄回村置買土地、修建宅院,逐漸形成了小河村農商互促的經濟發展模式。
????小河村人崇文。到了清朝,小河村的石家連出舉人。石家子孫雖然到各地做官、定居,但受“落葉歸根”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翻修祠堂、新建住宅,石家大院、李家大院這樣古樸大氣的民居正是建于當時。
????小河村最大的建筑當數石家大院。石家大院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由21個上下疊摞左右貫通的三合、四合院組成。整個大院有6個大門、3個后門。從任意一座大門進去,就可走遍21個小院。72道過門一開,院院相通。72道過門一關,個個小院又自成一統,互不相擾,自得幽靜。
????李九齡說:“石家大院房頂大多為硬山式,并飾以神采飛揚的獸頭和華麗的屋脊。一些前檐和門樓花樣迭出,結構考究。大院里有112間瓦房和65眼窯洞,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偉氣派,又透著江南建筑的俊秀風韻。”
????石家大院中的磚雕、木雕、石雕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就連火炕“灶眼兒”或院內排水口所用的石雕,也是形態迥異。這些雕刻刀法嫻熟、技藝精湛,所刻圖案有五福捧壽、六合同春、三陽開泰、琴棋書畫,形態栩栩如生、寓意美好。
????石家大院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評梅家的祖宅。幼年的石評梅常到石家大院探親居住。如今,不少游客也追隨著石評梅的足跡來到這里。為紀念石評梅,小河村專門修建了一處景點。
????“1929年,石評梅被安葬在陶然亭公園。為了紀念小河村的優秀女兒,在石評梅誕辰100周年之際,小河村著手計劃修建‘小陶然’。”李九齡說。經過幾年的建設,依山而建的小陶然景點落成,湖泊取名“陶然湖”。小陶然中有堙洪橋、玄龜石、積仁閣、清友榭、蒲儂亭等景觀。
????積仁閣是一座三層木結構建筑,站在閣樓的頂層,整個村莊的景致盡收眼底。積仁閣出自古語“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正契合小河村崇德向善的村風。清友者,梅也。清友榭有贊美石評梅高潔品格之意,也飽含著家鄉父老對石評梅女士的懷念。蒲儂亭出自石評梅曾用過的筆名“蒲儂”。這樣的精心設計處處透露著小河村人對石評梅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歷經千年歷史積淀,小河村厚積薄發,古村換新顏。近年來,小河村通過定期舉辦文化廟會、夜市和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各類活動,打造了常態化、親民化、特色化經濟營銷街區,建立了多元消費市場,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渠道。小河村黨支部書記劉博說:“小河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深度挖掘石評梅故居文化內涵,不斷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服務,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引進專業民宿和景區運營管理公司進一步完善小河村文旅特色的整體打造,改變傳統收入模式,提升產業附加值,持續增加村集體收入,激活古村‘美麗經濟’。”侯 節文/圖
????部分圖片由小河社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