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打著“健康關懷”幌子的不法商家,將目光投向關注健康的老年群體。他們利用虛假宣傳手段推銷藥品、保健品,不僅掏空老人的錢袋子,更可能延誤治療、損害健康。 為了守護好大家的“養老錢”和身心健康,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發布藥品、保健品購買消費警示,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朋友及其家人,務必擦亮雙眼,警惕這些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警惕虛假營銷套路 當前,市面上充斥著一些看起來好心的“免費”活動。無論是“免費體檢”“免費領雞蛋”“免費送禮品”,還是“免費或低價旅游”“免費聯歡”,目的都是把老人吸引進店,套取個人信息,拉入微信群,為后續推銷高價保健品鋪路。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法商家花樣百出的營銷套路。一些所謂的“名醫”“教授”“專家”,在講座上大談特談健康焦慮,夸大保健品功效,把普通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能降血壓、降血脂,對胃好、對腎好,甚至找來事先安排的“托兒”現身說法,編造康復奇跡,讓老人一步步掉進陷阱。 為了進一步迷惑人,商家還會虛構“權威證明”。他們假借國家機關、醫院、研究機構甚至外國進口、最新科技等名頭,為產品功效“背書”,用“科學數據”“最新發現”等噱頭給老人“洗腦”,讓人不知不覺就心甘情愿掏了腰包。 保健品≠藥品 消費者要認清一個關鍵事實:保健品絕非藥品。保健品僅具有調節機體功能(如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等)的特定保健功能,且效果因人而異,不能替代藥品治療疾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證健康所必須等內容。” 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提醒市民,身體不適請務必就醫。凡是吹噓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癥,或者能“替代”藥物、“快速見效”的保健品,通通是違法虛假宣傳,千萬別信。 科學理性消費,合理合法維權 面對這些精心設計的騙局,保持科學理性和提高防范意識是關鍵。 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提醒市民,購買保健食品,務必選擇正規醫院、藥店這些靠譜渠道,認準產品包裝上的“小藍帽”標志,并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購買時要理性,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別被“優惠”沖昏頭腦。對于價格昂貴的“高科技”“進口”保健品,消費者購買時更應高度警惕,多和家人商量,聽聽他們的意見。 購買保健品后,消費者要留存好購買憑證、產品包裝、宣傳單頁甚至微信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一旦發現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發現所購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產品質量等問題時,消費者要及時撥打12315、12345進行投訴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可能涉及詐騙行為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溫榮鑫?張振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