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暮色中的靈丘縣下關鄉下關村逐漸歸于寧靜,村綜合文化站二樓60平方米的農家書屋卻燈火通明。 推開書屋的門,宛如踏入一方精心雕琢的書香秘境。整齊排列的書架上農業科技、文學經典、少兒讀物、健康養生等書籍分類明晰。管理員李繼芳悉心擦拭書架、整理圖書,她感慨:“我們想打造的不只是借書的地方,更是一個讓鄉親們能靜下心來,真正享受閱讀時光的‘精神家園’。”如今,書屋早已成為村民們勞作后的心靈棲息地。 這座書屋的魅力在于它精準地觸摸到鄉村群眾生活的脈搏。農技書架上有《果樹栽培大全》《現代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等書籍,書頁間鐫刻著歲月的痕跡,翻卷的邊角、磨損的書脊,見證著村民們對農業知識的渴求。這些帶著油墨香的田間指南化作村民們手中的“金鑰匙”,打開增產增收的智慧之門,讓知識真正在泥土中生根發芽。 村“兩委”以匠心運營,為書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書屋定期舉辦的“親子閱讀”活動,成為村莊里最溫馨的文化盛宴。家長們陪伴孩子讀書時,被精美的圖畫、動人的故事所吸引,仿佛重返純真童年。在孩子充滿奇思妙想的提問與解讀中,親子間實現了心靈的對話與共同成長。那些依偎共讀的時光,成為記憶里最溫暖的部分,承載著愛與陪伴的力量。 數字無聲,卻記載著書屋的影響。截至目前,書屋累計接待村民超2000人次,圖書借閱量突破1000冊次。這方小小的天地,正以其雅致的環境、實用的藏書和濃厚的書香氛圍,滋養著村民的心靈,照亮鄉村振興的文化之路。(張麗媛 張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