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陽泉故里”牌樓下穿過,沿著青石小路朝大陽泉古村走去,位于古街中央的廣育祠右邊,一所古樸的院落時常有游人進出,周末、節假日,一群群學生在這里參觀研學。古槐深巷、青磚灰瓦、書聲瑯瑯,這所浸潤著書香的院落近年來成為市民閱讀體驗新去處,這就是位于大陽泉古村的一席書院。 大陽泉古村地處城鄉接合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村內有著空間布局完整、建筑特色鮮明的古代集鎮建筑群。一席書院選址在古街中心的“義學堂”舊址,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正偏組合院落,距今已有140余年歷史。走進書院,一株樹齡400多年的銀杏樹矗立在院中央,樹干粗大,樹蓋枝繁葉茂。正屋有窯洞三間,中間為正窯,墻上“萬世師表”牌匾下安放著孔子畫像,一派莊嚴肅穆。左右兩側均為書房,藏書涉及神話故事、自然藝術、社會科學等多個門類,書房內或沙發茶幾,或臺階坐墊,人們或靜坐閱讀,或三五一桌品茶聊天,在鬧市的喧囂中尋找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古建筑恢復原貌,但其原有功能已不復存在。如何合理地植入文化內涵,讓其煥發昔日風采?近年來,城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引導相關機構和社會力量有效參與文物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2021年3月,一席書院項目正式開工,同年7月面向公眾開放。創始人閆偉游走全國72家知名書店,借鑒先進經驗,將兩萬余冊書籍連同自己的理想一并放入這所院子,通過“整合內容資源”,打造集公共文化服務、教育、文創、旅游于一體的文化產業生態系統。 古院賦予一席書院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悠悠書香也為古院增添了更多時代內涵。書院內,活字印刷字符字模、仿古學子服、乾隆年間的八仙桌和太師椅等一應俱全,置身其中,仿佛時光倒流。學院傳承百年“義學堂”的文化精髓,圍繞“閱讀”主題,以書會友,舉辦國學講壇、一席讀書會、詩歌會、寫作交流會等文化藝術活動,人們在閱讀中細嗅紙墨芬芳、感悟文字魅力,在交流中對話先賢、話說當下。 書院更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設了活字印刷、面塑、扎染等非遺研學活動,以專業化、特色化的服務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文物保護意識,自覺參與到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行列中來。 “文物活化利用,旨在使文物蘊含的精神價值與當代文化相契合,因此,在教育功能上,一席書院與‘義學堂’是一脈相承的。”閆偉說。助力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自創辦以來,書院已舉辦線上線下文化活動數百場,3000余名青少年參與研學交流。 2022年9月,陽泉市關工委通過對一席書院調研考察,認為該書院設施設備和所開展的研學活動,具有國學文化的特點,并且符合“示范兒童之家”的建設標準,命名該書院為陽泉市關心下一代“優秀示范兒童之家”。在這里,歷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創新并行,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大門。 端午節臨近,包粽子、制香囊、編五彩繩、誦國學經典,一席書院內,人頭攢動、書聲瑯瑯。閆偉表示,作為我市將文物保護單位打造成公共閱讀空間的有益嘗試,一席書院將再接再厲,以“閱讀”添彩市民美好生活,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為“書香陽泉”建設貢獻更大力量。薄紅貞/文 ?張澤慧/圖 一席書院簡介 一席書院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古村“義學堂”,2021年7月投入使用,是我市將文物保護單位打造成公共閱讀空間、實現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有益嘗試。 書院以“深耕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弘揚本土文化”為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進行挖掘,以豐富的藏書和優美的環境吸引市民參與閱讀交流活動,以特色非遺項目吸引青少年參觀體驗,是優質的閱讀空間和文化交流平臺。 書院自開辦以來,舉辦線上線下文化活動數百場,3000余名青少年參與研學交流,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廣泛認可,被評為“陽泉市首批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和“優秀示范兒童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