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作為深耕碳基新材料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我見證著傳統煤企以科技創新為槳,以綠色轉型為帆,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過去一年,在“雙輪驅動”戰略指引下,華陽集團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生共榮的新路徑:千米鉆機突破薄煤層成孔技術瓶頸、智能化采煤機以毫米級精度切割煤層、井下礦工輕點屏幕即可遠程操控采煤機、巷道巡檢機器人成為“安全哨兵”。在夯實傳統煤炭產業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依托中科院物理所的技術,建成了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芯、電池包及鈉離子電池儲能柜全產業鏈,全球首套鈉電煤礦應急電源正式啟用,全球首條1GWh鈉離子電芯生產線正式建成……正式邁出了“材料—電芯—電池—應用”的一步。目前,我們正在推動高性能碳纖維在商用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的應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履職以來,我堅持走訪一線調研,在大同煤礦的智能化調度中心以及陽泉市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的生產車間,我深切認識到鈉離子電池產業正在進入規模化階段,未來將進入行業高速發展期。作為國家大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呼吁國家層面立法支持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將鈉離子電池納入消費稅減免范圍。為此,我建議一是財政政策應進一步向煤炭行業轉型發展傾斜,健全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投資、相關市場化機制等,進一步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發行與之匹配的特別國債、超長期國債等,營造產業健康發展生態;二是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助力綠色發展;三是多措并舉,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親歷從“一塊炭”到“一塊電池”的嬗變,從“黑色經濟”到“綠色發展”的跨越,我堅信,只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厚植創新生態,就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走出資源型企業轉型的“華陽路徑”,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國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