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一”假期,“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客流如潮,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此打卡,樂享假期生活。劉 勝攝
紅磚墻、老廠房、陳列在草坪上綠籬中的老設備,特別是墻壁上那8個巨大的白底紅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一切滿滿地承載著原陽泉水泵廠的發展印記。但是,徜徉在原陽泉水泵廠舊址上的“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隨時可以發現,時尚創意的元素注入了留存的歷史,這個工業遺址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在這里我們感悟歷史,憧憬未來,那點點滴滴“新”與“舊”的強烈碰撞,正在這個工業遺址上綻放出燦爛的“火花”……“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解鎖了工業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密碼。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的創意者們,利用百姓視角、生活語言,凝練城市人文內涵,向游客講述創業情懷和陽泉故事,使工業遺產變身“城市IP”,走出了老城區面貌更新、老國企改革創新的新路。作為山西省文旅業態中工業文明與生活時尚類的綜合體產品,“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現已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今年2月,山西省工信廳公布了2024年山西省工業遺產名單,入選的5處工業遺產是山西省乃至中國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重要成就代表,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價值,“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成功入選。
把工業遺產開發好利用好,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從2021年開園至今,“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已累計接待游客約280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家級團體11場、省級團體190場、市級社會團體2200余場,會務活動250余場。“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在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受到了各方贊譽。今年“五一”假期,“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客流如潮,游客來自全國各地,火爆的場景被央視等多家媒體報道。
文旅賦能,工業遺產迎春天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其前身為1946年建成的陽泉水泵廠(裕興修造廠),是我國最早生產水泵的5家水泵廠之一。文化園將原陽泉水泵廠的工業遺址改造升級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被山西省工信廳認定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園區。
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小林介紹,工業遺產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的重要課題,其“密碼”在于通過創新思維將歷史遺產與現代需求結合。原陽泉水泵廠廠區工業風貌濃郁,建筑保存完整,為典型的紅磚、紅瓦現澆排架結構大型廠房建筑群,廠房天窗明亮,園區綠樹成蔭,為后續保舊、修舊改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國家對文化旅游行業提出新的發展要求,陽泉市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放緩的背景下,緊抓時代機遇,轉型拓展文旅康養板塊,于2020年2月成立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
2020年8月,陽泉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對工藝污染嚴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陽泉水泵廠實行“退城進園”,停業重組。舊廠區騰退建設文化園區,由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的建設運營。
陽泉市是“中共創建第一城”,2022年5月4日是陽泉建市7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正式開放,陽泉市75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個文化園被盡情展示。
創新融合,打造“城市IP”
如今,位于陽泉城區南莊路的“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建設面積達到5.5萬平方米。依托工業遺產資源,文化園建設有陽泉記憶主題館、城市會客廳、工人大禮堂、美術館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等。
呈E字形的原鑄造車間群,被改造為涵蓋紅色記憶、城市記憶、工業記憶、童年記憶、生活記憶共5個方面內容的陽泉記憶主題館。主題館內,一個個20世紀的標志性建筑一一濃縮呈現,讓置身于老廠房中的人們如同游走在時光變幻的城市街頭,見證陽泉幾十年間的變化與發展。
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和一件件承載著陽泉歷史記憶的實物,講述陽泉故事,展現城市變遷,市民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在穿越中思索,在思索中感動。老一輩觀展者回憶那艱苦樸素、激情燃燒的歲月,年輕人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探尋著生活的脈絡。
在改造過程中,“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建設始終秉持“保留、延續、創新”的理念。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文化建設部副主任尹俊豪介紹:“建設中,我們保留了老建筑的原有形態、結構和工業痕跡,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同時,融入體現現代生活的建筑功能元素,創新利用方式,使工業遺產與現代城市功能相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場可以看到,廠房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加固,許多生產工具如砂斗、天車、機床、銑床等,進行了再設計,被改造為展品,流露著濃濃的藝術氣息。
華麗蛻變,變身“生活秀帶”
陳舊的廠房、荒蕪的園地,在這塊一度沉寂的土地上,一個工業遺產主題文化園不僅“拔地而起”,而且正努力重塑陽泉這座城市的文旅之魂。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建設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打造工業遺產文化園,配套有步行商業街,于2023年5月起陸續開業,至今已有35家商戶正常營業。二期工程為文化園南區建設,規劃打造一個科幻主題中心。
無論在配套建設上還是活動創意上,文化園的初衷就是滿足市民和游客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的旅游消費需求,下足功夫讓旅游產品有“文化味”,有本地特色,有吸引力。
在年節活動中,文化園深挖陽泉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讓戲曲、小品、快板和情景劇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互為支撐,讓觀眾體驗感更強,參與度更高,在游玩中感受和增強作為陽泉人的自信和自豪。一些本土特色鮮明的表演觀賞區,常常讓人們在回憶中笑聲不絕。
在笑聲中回憶,在回憶中體驗。“多少年沒見這么熱鬧了!”“這跨年夜活動真是用心了!”……“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以城市文化為主線,結合多種時尚元素,將有“陽泉味”的文旅體驗帶給大家,收獲無數點贊。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提煉著城市的過去,更關注城市的未來。2023年8月15日,山西·陽泉首屆劉慈欣故鄉科幻文化活動周在“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舉行,這里被世界矚目。下一步,園區將挖掘陽泉作為劉慈欣故鄉的深厚底蘊,讓游客在這里全方位感受科幻與工業、文化、旅游融合的獨特魅力。
在一個工業遺址上,“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正生動地回味著歷史的陽泉、展示著現代的陽泉、描繪著未來的陽泉!
這里是時尚一族網紅打卡地、攝影師拍照取景地、年輕人休閑娛樂地、老年人撫今追昔地……一個工業遺產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變身成為活力無限的“城市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