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杰
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開放型經濟提質增量,加快推進平臺通道建設,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服務支持力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山西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中部地區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中部區域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但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我省對外開放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與中部地區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深刻領悟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的時代內涵和重要意義,堅定扛牢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任務,增強責任意識,深挖潛能,狠抓落實,積極作為,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山西新篇章。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制度型開放是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是以開放促改革的必然選擇。必須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落實好國家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措施,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22個自貿協定,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 二是嚴格落實“引進來”“走出去”促進制度。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金融、醫療衛生等服務業擴大開放。加強與“走出去”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溝通交流,搭建雙邊合作工作機制。夯實晉企“走出去”戰略合作聯盟工作機制,助力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抱團出海,幫助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 三是高起點申建中國(山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學習借鑒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型開放的政策措施,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優化復制推廣路徑模式。推動國家級開發區率先復制推廣先進省市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依托重點園區(或區域)以建促申。準確對接國家自貿區政策要求,突出山西鮮明的改革創新特色,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六新”突破,聯動創新推進自貿試驗區與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協同發展,全面推出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建成高端產業集聚、貿易投資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
推動開放型經濟提質增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在外部形勢復雜嚴峻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我省的諸多有利條件,增強信心,積極作為。 一是拓展外貿提質增量新空間。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提質攻堅行動計劃,大力推廣“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用跨境電商賦能產業發展。持續推進國際市場開拓“千企百展”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利用國際知名專業性展會和線上展會平臺抓訂單拓市場。拓展中間品貿易,圍繞我省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聚焦重要原材料、關鍵設備和優勢出口產品等,在已有政策基礎上疊加出臺新的支持政策,著力擴大中間品貿易規模。 二是推動服務貿易開放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數實融合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保稅+服務貿易”發展,開展“保稅+檢測”“保稅+研發”等特色服務。加快打造服務貿易聚集載體,推進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開展省級文化、數字、中醫藥、人力資源、知識產權、地理信息、語言服務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的培育和認定。培育“晉服全球”山西服務貿易品牌。 三是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大力承接東部地區外商制造業轉移,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東部發達地區,依托現有國家級和重點市管省級開發區、國際合作園區,規劃建設東部地區外商制造業產業轉移集聚區,通過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鏈接國家級行業協會、國內外頭部企業,聚焦發展先進制造業、能源、農業、文旅消費等產業。辦好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展會,搭建利用外資平臺。完善重點外資企業調度制度,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實施,支持外商投資參與我省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提升境外投資質效,建立重點投資主體目錄庫,加強境外投資項目服務和監管,強化戰略性境外投資項目跟蹤調度。
加快推進平臺通道建設
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必須全面構建更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和通道,創新機制,豐富業態,拓展功能,努力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引擎。 一是推動開發區建設提質升級。持續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升級產業結構、完善功能布局、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動開發區項目建設,支持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加強開發區區域合作,提升開發區招商成效,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重點抓好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差異化發展。建設開發區外商投資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增強外資吸引力。持續推進“三化三制”改革,切實將開發區打造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前沿陣地。 二是做優做強開放平臺支撐。增強綜合保稅區、航空口岸、國際陸港、海外倉等平臺能級。提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和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經濟外向度,加快推進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海峽兩岸(太原)產業園建設。完善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嚴格甄選高質量企業入駐,夯實產業基礎。深化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在產業轉移對接、科技成果異地轉化、自貿區制度創新、綜保區運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快綜保區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五大中心”建設。支持大同國際陸港、方略、蘭花保稅物流中心引進跨境電商和保稅物流企業,加快陽曲綜合保稅區、運城保稅物流中心申建工作。 三是拓展開放通道功能。發揮航空口岸功能,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推進太原國際郵件互換局擴容升級工程并投入運營,實現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關合一”通關新模式。建成中國(山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地方版)并試運行,增強口岸智慧化水平。暢通陸海空國際物流通道,規劃布局多式聯運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物流標準規范體系。加大物流樞紐、綜合貨運樞紐、中轉分撥基地、鐵路專用線、封閉式皮帶廊道等項目用地支持力度,完善國際物流基礎設施。開辟拓展“一帶一路”國際航班,積極開通至歐美主要城市的全貨機航班。推動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打造高效便捷國際物流運輸通道。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國際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是保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維護我省產業和經濟安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增強對國內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一是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國際高標準、高水平為標桿,降低企業獲得項目建設許可、獲取信貸等方面的成本,提升業務開展效率。在商事訴訟、商事仲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加快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山西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建設規劃》,打造“無差別、無障礙、無后顧之憂”“可預期、可信賴、可發展”的“三無三可”營商環境。圍繞政務、市場、法治、社會、開放“五大環境”,重點推進極簡審批系列改革,實施“全程網辦”升級擴容提質工程,全面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打造政策、企業、項目、自然人“四個全生命周期”服務鏈。 三是聚焦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實施攻堅。力爭以一批重點指標“點”的突破帶動相關領域工作“線”的改善,推動全省營商環境“面”的提升。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跟蹤督促指導,持續開展全省域營商環境評價,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考核體系,發揮好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建立營商環境典型案例通報制度,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媒體,講好山西改革故事,宣傳山西營商典型,塑造山西營商環境建設品牌。
強化政策服務支持力度
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必須強化政策服務,塑造對外開放新格局。健全對外開放工作推進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共同發力。 一是提升政策效力。全面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措施,統籌用好現有政策,繼續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同向發力,有力穩定市場,提振信心。加大對開放型經濟發展、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對外交流合作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投入引導帶動作用,吸引集聚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對外開放領域。 二是提升服務能力。落實專班機制,強化全流程企業服務。優化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服務,實行“一站式”綜合服務,外商投資項目備案實行“一條龍”服務,推廣企業優惠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模式。強化人才支撐,加強開放型經濟人才引進培養,落實干事創業容錯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三是強化金融支撐。建立“部門推薦、銀行企業對接”工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的優惠信貸支持。有序推進外貿政銀保合作機制,強化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與銀行的保貸聯動。充分發揮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在外經貿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的政策性職能優勢,為擴大我省重要產品進出口提供融資支持。(作者為山西省外經貿發展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