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生
核心閱讀 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是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崛起的必然選擇。要在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和建立健全區域內省際合作機制的過程中,結合山西發展實際,抓住機遇、主動作為,以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的新作為,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作用舉足輕重。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中部地區“要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這不僅為中部地區發展擘畫出更清晰的“路線圖”,也為在“銜接”“融入”“支撐”中凝聚發展合力,奮力譜寫中部崛起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強化“銜接”“融入”“支撐”的發展合力作用,是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崛起的必然選擇
通過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推進更高起點上的中部地區崛起,對發揮區域戰略協同效應至關重要,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 從戰略銜接上看,中部地區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有助于中部地區與其他區域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區域重大戰略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不同區域發展條件謀劃、部署、推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落腳點在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實力的歷史性躍升。中部地區特殊的區位優勢與產業結構,決定了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既可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動長江、黃河流域上下游產業分工協作,增強產業集群效應,又有助于更好吸引發達地區產業創新資源,實現中部地區與其他戰略發展區域合理分工、優勢互補。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看,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是增強不同區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反映。進一步推動中部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一方面,有利于強化中部地區與其他發展區域的對外開放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與完善。另一方面,也能夠暢通國內大循環,優化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從區域協調發展上看,強化區域發展戰略銜接、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是促進區域協同和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新階段,不同區域發展的“統籌”與“協調”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條件合理分工、優化發展。尤其在產業發展等關系區域重大戰略布局上,更需要結合自然稟賦、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科學定位區域發展重點,在優勢互補、發展創新、服務共享、生態協同的過程中,以重點區域帶動全局發展,提升區域協調發展質量,形成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并逐步縮小南北、東西經濟差距。
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崛起,要在“兩個加強”上下功夫
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崛起,內含的是更高的發展標準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部地區要“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兩個加強”確定了“銜接”“融入”“支撐”的發展導向,明確了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的實踐要求。 一要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產業轉移是現有市場分工體系在不同區域之間的重構。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因產業升級、用工成本上升等影響,推動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走向,決定了中部地區特有的資源要素稟賦,在承接產業轉移上能夠形成更為突出的比較優勢;發展程度也為產業梯度轉移提供了廣闊的騰挪空間。立足中部發展實際、功能定位和產業特點,統籌發展和環境保護,確定一些重點承接的產業,既有利于發掘中部地區資源與產業優勢,又能夠推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聚焦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率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不同區域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和安全性,為逐步形成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統籌發展的合力,作出中部地區的貢獻。 二要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中部地區作為我國交通“大動脈”的樞紐,在逐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與京港澳及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走廊建設和促進中部內陸地區省份交通運輸“通江達海”的同時,必然出現以項目帶動中部地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現代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和物流網絡新體系的建設,形成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進而促進中部區域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區域交通鏈、產業鏈、供應鏈的融會貫通,使中部地區的交通優勢,轉化為區位優勢,為提升中部地區發展實力提供交通基礎設施有力支撐。 三要建立健全區域內省際合作機制,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中部省份在加強與北京、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協同合作的同時,要創新、完善區域間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高區域間的交通便利性和信息流通效率,推動區域間省際開放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下,要特別注重中部地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通過硬件和軟件的互聯互通,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區域內部融合互動、融通補充,加快形成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創新合力、產業合力、融通合力和區域聯動合力。 四要大力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加強都市圈之間協調聯動,更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集聚和集群聯動發展已成為促進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強中部地區都市圈間的協調聯動,要在不斷提升自身協同發展水平的過程中,以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為契機,積極探索城市群、都市圈聯動機制,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領都市圈發展、以都市圈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和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聯動互進的發展格局。
抓住機遇、主動作為,以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的新作為,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
山西在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地位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對進一步促進中部地區發展的部署,對山西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既增強了山西凝聚發展合力、為中部崛起作出新貢獻的信心與決心,也明確了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山西新貢獻的實踐任務。 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把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推動中部崛起的要求落到實處。“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是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崛起的戰略謀劃。實現戰略謀劃的落地落實,既要加快山西轉型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又要因地制宜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競爭力;既要實現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布局優化,又要強化區域協同,推動區域戰略融合;既構建產業備份系統,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又要肩負保證國家能源安全重擔,為“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完成這樣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搞清楚為什么、怎么樣“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的重大問題,自覺把各項工作放到中部崛起戰略中來定位、謀劃、推進與落實。 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必須結合山西實際,圍繞實現“銜接”“融入”“支撐”的重點任務,在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上攻堅克難。要在突出我省區位優勢、產業特點的基礎上,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以及如何精準對接京津冀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等深入探索,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圍繞如何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打造“津海晉門、晉商冀港”出海新通道和服務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構建“交通+物流+產業”運產貿一體化發展格局,重啟新時代“晉商之路”,把內陸地區變成陸通地區;圍繞如何建立健全與中部兄弟省份的省際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不斷創新,提升區域合作的范圍與水平。 為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必須化解影響“銜接”“融入”“支撐”的難點、堵點,為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創造條件。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以及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可能會面對諸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公共服務資源地域壁壘、增強法治保障,以及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等難點、堵點。只有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實踐中,堅決扛牢主體責任,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和重大改革事項落實,才能在破解難題、打通堵點中推動我省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和助推中部崛起戰略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作者為山西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山西省委黨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