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干天天操av,国产日韩欧美三级,特级毛片www免费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国产二区,特黄特黄毛片,欧美激情免费

首頁 頭條新聞 熱點專題 綜合要聞 日報 晚報 評論 文苑 交通 攝影 看鄉村 專版 市場
陽泉新聞網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文化中國行——聚焦山西工業遺產 弘揚工業文化精神】“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泵廠蝶變 煙火新生
發布日期:2025-06-24 10:58
來源:山西日報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陽泉記憶主題館一角。(資料圖)

  紅磚廠房勾勒出歷史的輪廓、巨型天車點亮城市地標、老機床化身咖啡吧臺……徜徉在位于陽泉水泵廠舊址的“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處處可以感受到“新”與“舊”的強烈碰撞,以及陽泉市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不懈追求。
  1946年建成的陽泉水泵廠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專業生產水泵的五家企業之一,在中國機械工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多年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陽泉水泵廠已成為全國水泵行業骨干企業,生產的近900個品種的各類泵產品暢銷海內外,研發的多系列水泵產品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座見證了陽泉工業榮光的水泵廠,逐漸成為城市的“銹斑”:原本位于城郊的廠區成為城市的核心區,再加上水泵生產過程中的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萬余平方米的廠房漸漸閑置。
  2020年8月,陽泉市決定對工藝污染嚴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陽泉水泵廠專業化重組,退城進園。同時,積極盤活老廠房、老建筑,將陽泉水泵廠改造升級建設成為“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由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的建設運營。
  “工業遺產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的重要課題,其關鍵在于通過創新思維將歷史遺產與現代需求結合。”陽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小林介紹,“原陽泉水泵廠廠區工業風貌濃郁,建筑保存完整,為典型的紅磚、紅瓦現澆排架結構大型廠房建筑群,廠房天窗明亮,園區綠樹成蔭,為后續保舊、修舊改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陽泉水泵廠修繕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設計團隊走遍水泵廠的每一處廠房、車間、倉庫,查看記錄每一件設備、管材,全面調查、梳理構筑物和設備,又經過十余次修改,最終確定設計方案。根據方案,設計團隊精細設計每一處有改造可能的空間,堅持保留、延續老建筑的原有形態、結構和工業痕跡,同時將現代生活元素融入積淀厚重的工業遺產。
  如今,“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建設面積達到115畝,分為東西兩區。東區為公共文化休閑體驗區域,依托工業遺產資源,文化園建設有陽泉記憶主題館、城市會客廳、工人大禮堂、美術館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等。西區為商業步行街,是集文化休閑、潮流創意、時尚業態于一體的“生活秀帶”。
  在公共文化休閑體驗區域,呈E字形的原鑄造車間群被改造為涵蓋紅色記憶、城市記憶、工業記憶、童年記憶、生活記憶共5個方面內容的陽泉記憶主題館。主題館內,一個個上世紀的標志性建筑一一濃縮呈現,置身于老廠房中如同游走在時光變幻的城市街頭,陽泉幾十年間的變化與發展在此呈現,年輕人得以感受過去的生活,感受老一輩艱苦樸素、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鑄造分廠原清鏟車間,巨大的立式升降臺鏜床叮叮當當響了近半個世紀,如今已喧囂不再,被改造成城市記憶主題館的吧臺……
  為不斷打造“城市IP”、豐富園區內涵,“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的創意者們以百姓視角、生活語言,用多種方式向游客講述陽泉故事,讓工業遺產活化新生;2024年10月,沉浸式情景劇《人間煙火》在園區上演,受到市民游客的喜愛;2024年9月,園區工運史館開放,通過視頻展示、照片展陳、事跡回顧等形式將陽泉工人精神、百年工運歷史精心呈現;劉慈欣科幻文學館于當年10月13日正式揭牌開放,通過展示劉慈欣的文學成就、創作歷程以及科學幻想世界,為游客提供了一個領略科幻魅力、激發創新思維的獨特場所。
  把工業遺產開發好利用好,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從2022年開園至今,“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已累計接待游客約280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家級團體11場、省級團體190場、市級社會團體2200余場,會務活動250余場。
  作為全國第一個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園區,“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現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入選2024年山西省工業遺產名單。
  每逢重要節假日,園區都會舉辦一些本土特色鮮明的表演,吸引游客參觀體驗。2025年春節期間,文化園內的大型燈展、古風市集、民俗表演、火文化演藝等各類精彩活動受到廣大游客的好評,累計接待游客30萬余人,售票7萬余張。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園再次客流如潮,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
  從陽泉水泵廠到“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這場跨越70余年的蛻變,不僅是建筑空間的更新,更是山西工業文化精神的當代詮釋。當巨型廠房成為文化展演的舞臺,當機床轟鳴聲被歡聲笑語取代,工業遺產不再是發展的“過去時”,而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姚毅 賈丹琿)


(編輯:王寧 韓璐 責任編輯:白潔)
主辦:陽泉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4120190003
晉公網安備14030302000113 晉ICP備0700445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晉)字第060號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桃北中路87號 電話:0353-6658025 郵編:045000
陽泉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陽泉新聞網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分辨率1024*768
陽泉新聞網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