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汾河岸畔,今古之音共鳴。5月14日,記者一進入山西博物院數字展區,就仿佛踏入一個虛實交織的奇幻世界。舉起手機對準展柜旁的二維碼一掃,西周晉侯鳥尊即刻舒展雙翼,青銅羽翼間流轉的紋路化作動態光影,講述著三千年前匠人熔金鑄器的匠心傳奇;商代鸮卣眨動著圓溜溜的眼睛,從威嚴的禮器瞬間變身為萌態可掬的“貓頭鷹”,引得參觀者忍俊不禁。 這場文物“復活秀”的背后,是前沿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碰撞。山西博物院的數字團隊運用3D建模技術,將文物的每一處紋路、每一道銹跡都精準復刻,再借助AR增強現實技術,讓虛擬文物“空降”現實場景。 在“晉魂”數字主題展中,11件鎮館之寶通過全息投影懸浮空中,觀眾繞著文物緩緩踱步,連器物底部細微的銘文都清晰可見。 山西博物院推出的“無邊界歷史教室”系列課程,是專為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設計的文化教育項目。其中,“晉地奇旅”多媒體動畫課面向6—12歲兒童,通過40集動畫展開歷史冒險——活潑的小萌鳥與時空博士帶領孩子們穿越歷史長河,每集以生動趣味的敘事呈現山西文化精髓。而“少年博物課”則針對12—18歲青少年,以文物和遺址為切入點,深度解讀其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文明發展,課程線上播放量突破1200萬次。該項目還走出國門,直抵法國里昂國際學校的課堂,成為展示三晉文化魅力的重要海外窗口。 博物院的系列動畫視頻也是一絕?!皶x文公的盤”圍繞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晉公盤,打造了專屬的IP形象。五集動畫從不同角度出發,把晉公盤背后的故事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展現出來。 如今,山西博物院的探索仍在繼續。“云上晉博”計劃正穩步推進,這場由數字技術點燃的文博創新之火,不僅照亮了古老文物的新生之路,更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提供了閃耀的“山西樣本”,讓千年文明在新時代綻放出奪目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