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作為黃河中游重要省份,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扛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使命任務,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總投資超千億元的“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加快實施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強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22年、2023年帶動全社會參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堅持“四水四定”,量水而行、節水為重,持續有效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下水位普遍止降回升,較2018年最高回升1.78米。三晉人民期盼多年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項目、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等持續推進,“七河”“五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效果凸顯。大力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印發《山西省母親河名錄》,全省11個市和117個縣(市、區)都明確了自己的母親河,母親河復蘇幸福河湖建設三年行動全面開展。朔州七里河、長治絳河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三晉大地藍天白云成為常態,綠水青山隨處可見,表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張巨峰整理
初夏的濁漳河水,在暖陽下緩緩流淌。5月13日,記者來到潞州區下秦村段,河水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野鴨與紅嘴鷗齊飛。這份好景致,得益于長治市濁漳南源河道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的實施。 “從‘臭魚塘’到‘生態河’,變化非常大。”下秦村村民劉金寶說,以前路過河邊都要捂著鼻子跑,現在多的是人在這里散步遛彎。 濁漳河是長治境內最大的河流,有南源、西源、北源三大支流,干支流近800里,流域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占到全市國土面積的71.9%,是長治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近年來,長治深入推進“八百里濁漳·美麗的畫廊”母親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河底清淤、河道清障、岸線綠化……在推進濁漳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過程中,長治堅持規劃引領,制定了《八百里濁漳水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規劃》,出臺了《全面實施八百里濁漳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方案》;圍繞八百里濁漳水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共謀劃項目197個,總投資198億元;通過示范引領、財政激勵獎補,推動濁漳河流域綜合治理。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落實投資31.49億元,推動57項工程開工建設、12項工程完工,累計完成投資34.81億元。 長治母親河碧水蜿蜒露新顏。如今,濁漳河南源和西源匯合處——襄垣縣甘村,通過打造三漳濕地公園“城市名片”,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的繁衍生息地。 平順縣境內長達54公里的濁漳河谷,是八百里濁漳河最為精彩的一段。在這里,濁漳河走峽谷、斷峭壁、切山峰,彎彎繞繞,一路歡騰,落差最高可達250米。2024年8月,為提升濁漳河干流(平順段)防洪能力,平順縣正式開工建設濁漳河堤防工程、主槽防護工程、灘槽整治工程及入河口改造防護工程。 長治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愛斌表示,今年將切實發揮縣區屬地主體責任,合力加快項目建設,真正把濁漳河打造成生態長廊、經濟長廊、文化長廊、富民長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