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崗位上,把交到我手中的活兒按標準、按要求做到極致,堅持一年、十年甚至一輩子,再把好的經驗固化下來,變成優秀操作法,讓產品質量越來越好。”這是全國勞動模范、中車永濟電機公司操作工李小鋒堅守初心、傳承匠心的質樸作答。 從一名操作工新手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李小鋒來到中車永濟電機公司,一干就是整整20年。如今,他精通四軸聯動加工、高速高精度加工、參數化自動編程等專業技術,由他設計的工裝模具精度可達0.02mm,相當于一根頭發絲厚度的四分之一。高精度的模具保障了電機穩定可靠,讓復興號高鐵馳騁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 多元產業的發展和多領域產品的擴充,帶來了企業產能的快速提升。李小鋒將練就的手藝技能轉化為創新力和生產力,用創新突破傳統制造桎梏、攻克技術工藝瓶頸,以絲級的精度打磨大國重器。 隨著行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加快推進數字化產線建設。相較于一般數控設備的三軸、四軸,如今李小鋒團隊已經開始利用五軸設備進行加工。在他看來,新時代的產業工人不僅要會識圖、寫代碼,還要精工藝、敢創新,在自動化賽道上跑出加速度,以自身的技藝和智慧為產業升級和產線煥新創新創造。 生產工裝模具的同時,李小鋒積極參與工藝優化提升,“專治”生產中各種疑難雜癥。 刀具是機械加工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之一,刀具切削加工占整體機械加工90%的工作量。為提高刀具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近幾年,李小鋒團隊開始刀具工具降本增效項目研究,嘗試“把錢省在刀刃上”。 “硬質合金刀具因不能直接更換刀片,使用后大多報廢。”李小鋒創新思路,提出報廢刀具刃磨再利用方案,對大量硬質合金銑刀進行改進,實現重復使用。修磨后的舊刀具使用壽命能夠達到新銑刀的80%,加工的產品質量水平和新銑刀持平。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報廢銑刀刃磨的工藝方法,并固化推廣,僅這項成果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5萬元。 在中車永濟電機公司,有多項工藝成果命名為“李小鋒優秀操作法”,為提升產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造了價值,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我的身邊既有全國勞模,還有很多省級、市級勞模先進,學習氛圍非常好。”在公司“勞模引領+團隊創新”的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中,李小鋒傳承“傳幫帶”優良傳統,一邊扎根一線精心生產、一邊立足工作室交流傳授。他堅持將日常工作中的優秀操作法、特色攻關案例總結分享,促進工藝優化成果向實際生產應用高效轉化。他開發的《刀具的選擇與刃磨方法》《數控新技術在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等作為全國教學平臺的優秀課程,與更多的同行交流提升。在生產現場,他手把手指導工友調試設備、創新改善;在高校課堂,他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與師生分享交流工作中的經驗。 近年來,中車永濟電機公司響應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進CR450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永磁電力機車電傳動系統、深遠海沙戈荒風力發電機等重點項目,大力拓展高速高效電機、儲能等新產業以及“產品+”、數智升級等解決方案,建強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產業發展新格局。 企業是土壤,人才是種子。李小鋒所在的機加事業部發揮生產壓艙石作用,主動融入公司高質量發展進程,他和團隊成員主動投身產線提升、提質增效等各項重點攻堅項目,堅守現場開展工藝提升、難題攻關、提質增效。無論是崗位上勤學苦練,還是課堂上知識拓展,李小鋒以對專業技術的堅定執著、潛心鉆研,打造更優、更強、更綠色、更可靠的大國重器。(楊文俊 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