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小罐信號正常,可以開車,確認完畢……”5月28日8時,潞安化工司馬煤業機電一隊副井提升機房內,絞車班當班副司機翟艷梅正在進行每班前的“手指口述”確認工作。 “‘手指口述’是每班開車前的重要環節。在邊指邊讀中,觀察確認儀表盤上的電流、電壓、閘壓力以及上位機、閘控柜的數據是否正常,并查看滾筒轉動有無異響,鋼絲繩排列是否整齊等。只有做到準確無誤,才能告知主司機可以開車。”翟艷梅說。 司馬煤業機電一隊副井絞車班擔負著操作副井罐籠升降人員、材料、設備和矸石的重要任務,2004年11月投運至今,實現安全提升7100余天無事故,有力保障了礦井的安全生產。這個班組由8名女工組成,平均年齡33歲,前不久被評為“2022—2023年度山西省青年文明號”。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自科學的無縫式管理體系和對技能水平的不懈追求。絞車班采取主司機操作、副司機監護,定時輪崗、相互巡查,班長、隊長不定期巡查的管理新模式,從開車、啟動、運行、減速到停車,從監護、操作、檢修到巡查,形成無縫式管理體系。班組要求每一位員工要清楚自身的崗位職責,熟練識別本崗位的危險源并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作業現場堅決做到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表單化、數據化。 “我們通過開展‘一周一題、一周一案、一月一講’等學習型班組創建活動,提升崗位操作技能,增強員工對絞車故障的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并創造性地將6S管理由過去的‘扣分制’變為‘掙分制’,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絞車班班長張霞霞告訴記者。 提升系統關乎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礦工們的生命安全,被稱為“礦井的生命通道”。司馬煤業機電一隊副井絞車班的8名女工以耐心、細心、專心守護著通道的安全。副井大小罐從地面到井下作業面的距離為279.16米,接近10層樓的高度,全自動模式下罐籠提升速度為4米/秒。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手動控制使提升速度保持在0.3米/秒、0.5米/秒或0.7米/秒,這就需要操作者具有過硬的技術水平。 在下放超過7.5噸的重物時,比如雷管、炸藥等易燃物品以及長材類等特殊材料時,主司機需要切換到手動提升方式,全程雙手控制升降速度,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細觀察提升機的運行狀況,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確保提升機安全可靠運行。“下一步,我們要為更多的班組青年提供舞臺,鼓勵青年朋友們創新、創效、創優,充分發揮青年在安全生產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打造青年安全優勝團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司馬煤業機電一隊隊長董杰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