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跌倒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2025年6月9日至15日是我國首個“老年人跌倒預防宣傳周”,主題是“主動防跌倒,積極老齡化”,并提出“要鍛煉、要服老、要適老、早治療”的12字防跌倒口訣。
1.保持運動,防摔好方法。
“要鍛煉”,即老年人在任何時候開始鍛煉都不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金雞獨立、提踵、坐站練習、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鍛煉方式改善自身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功能。
跌倒在老年人中較為多發,跌倒是≥65歲老年人受傷的主要原因,建議≥65歲老年人多進行運動,以降低跌倒風險。社區有許多關于老年人干預措施的研究,包括運動(如步態、平衡和腿部力量鍛煉)、環境、藥物等多因素干預,發現運動對預防跌倒最有益。
那么,怎樣去運動?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體力活動和靜息行為的全球指南建議,老年人應進行多種形式的身體活動,如平衡功能、力量鍛煉和柔韌性等。該建議適用于所有老年人。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則建議,對于老年人,平衡型運動或柔韌性運動可以提高個人抵抗身體內外力量的能力,改善運動能力,可預防跌倒和外傷。我國相關指南還建議,從運動形式上,太極拳、瑜伽等運動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與靈活性,降低跌倒風險。
2.接受變老,適應慢生活。
“要服老”,即老年人在心態上應接受增齡導致身體機能退化的現實,主動接受并使用必要的適老輔具;在行為上,要習慣“慢”節奏,起床、起身、站立、走路、上車等動作都要“慢”一點。
研究顯示,跌倒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原因有很多,包括身體虛弱,平衡、認知和視力方面的問題,還有藥物、急性疾病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有跌倒史的人再次跌倒風險很高。衰老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必過于擔心,掌握科學的預防方法,就能有效減少跌倒發生的風險。老年人要積極調整行為方式,適應衰老。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應養成“兩慢、三不急、三個30秒”的習慣。
“兩慢”即慢轉身、慢回頭;“三不急”即不急著站起轉身、不急著過馬路、不急著追趕公交車;“三個30秒”即睡醒后在床上躺30秒、下地前在床上坐30秒、站起后停30秒,之后再站起邁步活動。
老年人的日常衣著也很重要,要盡量選擇尺寸合適、松緊適中的衣物,不要選擇褲腿長度過踝的褲子。選擇鞋子時,鞋跟在2厘米左右比較合適,鞋底要紋理清晰、防滑、抓地力好。老年人可將鞋的足弓處墊高,以增強支撐,緩解壓力。
另外,老年人要盡量減少在夜晚光線不好、雪天、雨天或濃霧天時外出。出行時,不宜攜帶重物,應盡量選擇平整路面慢走。
3.環境適老,安全有保障。
“要適老”,即對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如改善家中照明,室內光線強度適中;去除室內不必要的臺階和門檻;使用防滑材質的地板、地磚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在馬桶、淋浴室、床、沙發、臺階、樓梯、斜坡等重點位置安裝扶手等。
老年人最好在75歲前完成家中的適老化改造。如果覺得暫時不需要,也要建立適老化改造的理念,在裝修或者設計家居時,給日后的適老化改造留有余地。如必要時,衛生間馬桶旁邊需要安裝扶手,但是安裝扶手要注意人體工學,高度和尺寸要根據老人的需要和身材來設定。床邊放一張寫字臺或者桌子,可能比床頭柜更適合老年人。
寫字臺的臺面較大,可以方便放置藥品、水杯、眼鏡等物品,而且寫字臺的高度適合老年人從床上起來時當扶手助力。茶幾要選擇高一些的,老年人貓著腰去拿取東西,不太方便。茶幾的邊要圓,方便老年人從茶幾邊上坐到沙發上。沙發不要選特別軟和特別矮的,沙發面要稍高并且稍硬,方便老年人起身。插座不建議安排在桌面下,老年人低頭彎腰容易發生危險,建議把插座放在桌面上方。走廊要設置夜燈,方便老年人起夜。吊柜較高不宜過多,建議在中部和低部增加儲藏空間或者掛鉤、小架子之類的物品。
4.治療疾病,防在源頭處。
“早治療”,即老年人應積極治療跌倒相關疾病,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關節疾病等;如果發生了跌倒,無論受傷與否都要及時告知家人和醫生,以及時排查跌倒發生的原因。
在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心衰和心律失?;颊叩癸L險尤其較高,可能是由于心輸出量減少、服用多種藥物或與其他合并癥的相互作用所致。
一項針對老年人的大樣本回顧性分析得出結論,與無心衰的患者相比,有心衰的人跌倒的風險高14%。房顫患者也容易跌倒,與無房顫的患者相比,房顫患者跌倒風險增加98%。體位性低血壓也是跌倒的危險因素。
預防心血管病患者跌倒聲明認為,老年人還應篩查體位性低血壓。因此,控制好跌倒相關疾病有助預防跌倒的發生。
?。柸行l生健康促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