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應有之義。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產業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深刻把握鄉村“宜業”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鄉村“宜業”的重大任務,注重農村產業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層次、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扎實推進我市鄉村“宜業”建設,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支撐,為陽泉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核心動力。 2025年陽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是我市錨定“城鄉”坐標,聚力補短板、提能級的重要改革舉措,是事關陽泉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途徑。產業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聚點,所以,要聚焦陽泉鄉村“宜業”,重點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支撐,為陽泉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核心動力。 深刻把握鄉村“宜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旨在解決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承擔著新時代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同時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戰略任務,其中,“宜業”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核心要素,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支撐與戰略重點,是“宜居”“和美”的先決條件,與鄉村產業振興、產業興旺一脈相承、內在協同。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以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突破帶動鄉村全局工作提升,在重視量的發展基礎上更加重視解決質的問題,統籌好鄉村產業發展中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好農業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提供物質保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因此,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帶領農民勤勞致富的戰斗堡壘作用,聚焦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準確把握鄉村“宜業”的重大任務 鄉村“宜業”要以發展富民特色產業為重要突破。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時強調: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大力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是推動農業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富民產業要在“特”字上做文章,打造富有本地資源特質、蘊含本土文化特色、極具地理辨識度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發揮鄉村特有功能優勢,在“吃住行游購娛”的導向下開發多種新興的旅游業態,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農村三產融合,促使農業產業現代化,最終實現鄉村“宜業”。 鄉村“宜業”要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重要依托。鄉村和城市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關系,沒有辦法把鄉村和城市割裂開來,孤立地發展下去。鄉村振興戰略順應工農城鄉關系演變而提出,與新型城鎮化相對應。在強化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戰略部署中,拓展鄉村宜業的道路要以城鄉產業融合為支撐,在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中,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平等交換、公平共享,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服務化水平,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共同富裕。陽泉要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城鄉一體共同富裕的市域樣板”發展定位,實施全域協調戰略,以城鄉一體共同富裕為新路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最終實現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互促互進,實現城鄉一體化。與此同時,要做強縣域經濟,實施特色產業強縣工程,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以壯大集體經濟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 扎實推進我市鄉村“宜業”建設 要聚焦“宜業”,推動我市農業“特”“優”發展。富硒全產業鏈是基于我市整市域特色的重點農業產業鏈,要多措并舉推動富硒農業做強做優。我市依托富硒資源稟賦,緊緊圍繞“長壽元素”做文章,把富硒產業確定為農業產業發展的“第一抓手”,對富硒產業生產基地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發展雜糧、蜂蜜、藥茶、薯類、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酒類、醋類等幾大類富硒產業,形成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富硒特色產業鏈。2024年我市建成富硒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認證富硒農產品14類150種,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增長38.9%,成為全省“特”“優”農業的“頂流”IP。2025年陽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市富硒產業綜合產值要達到13億元以上。《陽泉市2025年富硒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于近日“出爐”,今年我市將在科技、標準、品牌、主體、服務5個方面再聚焦,實現“五個提升”的重要目標,力爭到今年年底認定富硒龍頭企業10家以上、富硒創新型中小企業10家以上、富硒標準化示范基地10家以上,“陽泉硒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超60家,認證富硒產品160個以上。我市要按照《方案》要求,扎實推動富硒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我市要多措并舉,從做精富硒功能性農產、標準化生產、富硒品牌宣傳、市場營銷等方面搭建發展平臺,盡快形成富硒產業發展集群優勢,提升我市功能農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要堅持標準化發展,切實發揮科研平臺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和資源,啟動富硒產品標準研究及應用、天然硒強化技術研究與示范、硒與人體健康等研究,不斷提高新技術、新產品推廣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率。要堅持品牌化發展,注重創新宣傳,擴大影響力,充分利用我市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和抗戰地道紅色旅游等優勢,拓寬產品宣傳渠道,深挖綠色產品潛力,擴大產品銷售范圍,帶動全市富硒產品走出娘子關。要堅持集群發展,我市要繼續深挖土壤富硒優勢,延長富硒產業鏈,以龍頭企業發展為牽引,推動富硒產業集群化發展。要堅持融合發展,亮好“富硒農產品”名片,推動我市富硒產業與二三產業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為打造全市特色產業增長極奠定堅實基礎。 要聚焦“宜業”,推動我市城鄉融合發展。要圍繞夯實農業基礎與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的目標,暢通縣域經濟循環,推動縣鄉村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激活鄉村發展的內在潛力。各縣(區)要暢通縣域商業流通網絡,完善充電樁、冷鏈物流、寄遞配送等設施,推動倉儲物流集散中心縣域全覆蓋,要用好鄉村e鎮等平臺,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要完善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在道路、水利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以城市要素與鄉村要素雙向流動的逐步深入,促進縣域經濟與鄉村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動力升級。 同時,要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夯實鄉村“宜業”的物質基礎。縣域經濟涵蓋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不同領域,是一個統籌縣鄉村的綜合性經濟概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優勢產業,實現縣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可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持續發展動能。2025年陽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壯大縣域綜合實力”的要求,我市要立足縣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歷史傳承優勢,因地制宜、持續發力,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統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一體推進興業、強縣、富民。要立足縣域、發揮自身特點、開發利用好縣域鄉土資源,走出多元化、差異化的縣域富民產業發展路徑。平定縣要重點打造富硒農業全產業鏈示范區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特色產業集聚區,盂縣要重點打造新型綜合能源輸出示范基地和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獨具特色的縣域富民產業發展模式。 (作者為陽泉市委黨校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