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耳種植大棚 
工人將采收的鮮木耳裝筐 從春到夏,在郊區西南舁鄉大西莊村菌菇種植基地工作的村民忙個不停:4月中旬到5月上旬,大家忙著采收、烘干成熟的羊肚菌;收完羊肚菌顧不上休息,大家又加緊吊裝木耳菌棒,為村里的新生產業“添磚加瓦”。 從規模化種植蘋果、玉米,到開啟蘋果、櫻桃、玉米、羊肚菌、木耳等多元化種植之路,大西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永和直言和“特”字引路分不開。去年,西南舁鄉緊抓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契機,鼓勵有條件的村積極發展菌菇特色種植產業,大西莊村頭一個響應。“俺們村15畝羊肚菌是去年11月種下的,畝產將近300公斤。這個結果讓大伙兒很振奮。眼下,木耳種植大棚的管護也漸入佳境,木耳菌棒已經開始陸續出耳了。”李永和說。 提起菌菇品種的選擇,李永和說他們可是多方考察、反復論證才從眾多品種中選定了羊肚菌和木耳。羊肚菌因菌蓋表面凹凸不平形似羊肚而得名,是養生界的“軟黃金”,兼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它們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和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作用。在北方的溫室大棚,它們一般是冬種、春收,生長周期4個多月。木耳含有膳食纖維、多糖、蛋白質、多酚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是藥食同源的菌類作物且烹調方式多樣。李永和說:“現階段我市種植這兩種菌菇的還不多,市場前景相對較好。此外,這兩種菌菇種植周期短、見效快,合理安排時間的話,能實現一年三收,效益應該不錯。” 雖說村民對菌菇特色種植產業信心滿滿,但初次嘗試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羊肚菌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日常管護中技術要求較高。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營養補給等條件都影響著菌菇的生長。如何判斷菌棒的優劣,擺放菌棒時的合理間距是多少,什么時候該噴水……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菌菇種植基地工人高翠英說:“我們在自學的同時還專門從山東聘請了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技術員。有專業人員保駕護航,大家干起活來心里也不慌了。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能被及時解決,首批羊肚菌出菇很順利。” 5月初,首批成熟的羊肚菌成功找到買家。眼下,村民重點管護的對象成了一列列整齊吊在空中和擺在地上的木耳菌棒。占地50畝的23個木耳種植大棚里共有70萬個菌棒。為確保出耳質量,大西莊村選擇同東北的一家知名企業合作,采用“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的標準化模式,聘請農業技術團隊全程跟進木耳種植。“從菌棒培育、大棚選址到間距設置、溫濕度調控等環節,技術團隊都為我們精細化指導。大家學中干、干中學,正在一步步熟悉菌菇的生長習性,希望首次種植木耳能順順利利。”李永和說,“抓好菌菇種植大棚管護的同時,我們還得加緊學習菌菇烘干、深加工的技術,為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種類做足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做大‘菌菇拼盤’。”(郭鑫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