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巧梅細心地擦抹桌子 5月17日清晨7點,郊區舊街鄉南溝村村民楊巧梅已經在自家廚房忙碌起來,為當天槐花節上的槐花宴大比拼精心準備。她先將槐花焯水,再用涼水洗凈、控干水分后著手調餡。“今天的槐花包子是素餡,搭配韭菜、雞蛋和豆腐。”楊巧梅邊忙邊分享心得,“調料不宜過多,主要放花椒面。槐花本身香氣濃郁,調料多了反而會掩蓋它的鮮味。”在她的巧手下,一個個飽滿的槐花包子成型,等待著在槐花節上一展風采。 這樣嫻熟的手藝,源于楊巧梅多年來的堅持與熱愛。今年67歲的楊巧梅,早年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后來,村里著力打造旅游基地時,看中了她的熱情能干,邀請她開辦農家樂。于是,2015年,楊巧梅購置桌椅,在自家院中開起悅心農家樂。 面對新挑戰,楊巧梅沒有退縮。村里為助力像她這樣的經營者,不僅請來專業廚師開展烹飪培訓,還組織大家到周邊村參觀學習。楊巧梅抓住機會,積極參與每一次學習活動,不斷摸索實踐,慢慢掌握了地道農家菜的做法。 每年5月,南溝村的槐花節都是村里的盛事,也成了楊巧梅大展身手的舞臺。在今年的槐花宴大比拼中,她憑借精湛的廚藝再次獲得一等獎。“以往每屆槐花節我場場不落,拿過三次一等獎,還有一次二等獎。”說起這些成績,楊巧梅笑容滿面。在她的巧手下,普通的槐花“變幻”出多樣美食:松軟的槐花包子、筋道的槐花不爛、香甜的槐花油糕、酥脆的槐花餅、金黃的炸槐花、爽口的涼拌槐花等,每一道都讓游客贊不絕口。槐花節期間,悅心農家樂接待了不少游客,她做的農家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除了槐花系列菜品,豆沙窩窩、包子、炒不爛、紅稠飯、過油肉、粉條豆腐絲、小炒肉等地道的特色農家菜,都是她的拿手絕活。她還會根據季節調整菜單,苜蓿草、蒲公英等野菜,都成了餐桌上的時令美味。 為了保證菜品的新鮮與品質,楊巧梅在自家院子里種滿了土豆、南瓜、白菜等蔬菜。當自己種的蔬菜不夠時,她會親自去附近村莊采購,精心挑選食材,確保顧客吃得放心。說起烹飪的秘訣,楊巧梅說:“咱農家飯講究的就是綠色健康,不放太多的調料,就把食材原本的香味給留住,讓大家吃得放心、吃得舒坦。” 平日里,即使游客不多,楊巧梅也總是熱情接待每一位客人。而她憑借地道的農家菜和熱情的服務,贏得了不少回頭客。面對未來,楊巧梅充滿了樂觀和期待:“我會繼續用心做好每一道農家菜,努力讓大家吃得滿意又舒心!”(梁 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