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喜慶調試數字電影放映播放器 近日,郊區河底鎮燕龕村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的劇院里,高清大屏上正播放著經典電影《血戰臺兒莊》。隨著激昂的配樂響起,戰火紛飛的場景躍然屏上,臺下的村民沉浸其中。放映員史喜慶站在放映設備旁,緊盯畫面的色彩與音效,不時微調設備參數。“這部電影我放了好多遍,但每次再看,依然心潮澎湃。”史喜慶低聲說道。 史喜慶今年68歲,既是燕龕村的義務電影放映員,也是燕龕村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表演隊里不可或缺的燈光師和調音師。他所在的表演隊平均年齡60歲以上,成員都是燕龕村村民。 20世紀70年代,年輕的史喜慶成為燕龕公社的電影放映員。那個時候,他扛著放映設備走村串戶,幕布一掛、膠片一轉,便能為村民送去歡樂。也是這份工作讓他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前,放電影是村里最熱鬧的事,男女老少都早早搬著板凳占位置。”史喜慶回憶道。 即便后來更換工作,他對電影的熱愛也從未消退。退休后,史喜慶那顆熱愛電影的心再次“躁動”起來。為了讓村民不出村就能看電影,他自掏腰包花費2萬多元,購置了一臺數字電影放映播放器,自學專業書籍,盡快學會操作技術。 每逢電影放映日,史喜慶總是早早來到劇院,檢查設備、調試畫面、調整音效,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以前用膠片放映機,換片時還得手動倒帶,現在有這數字設備方便多了。”史喜慶說,“但老手藝不能忘,參數調試得憑經驗,差一點兒效果就出不來。” 當表演隊排練或演出時,史喜慶又迅速切換角色,化身為團隊的“幕后英雄”。舞臺上,隊員們的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都離不開他在幕后的“神助攻”。為了讓隊員們表演節目時的舞臺氛圍更出彩,他反復研究燈光角度,不斷調試色彩明暗。在音響調控上,他同樣細致入微,確保達到理想的音響效果。“喜慶調試的燈光和音響,能讓我們的表演‘活’起來。他往操控臺一坐,大家心里就有底。”表演隊隊長史寶堂說。 去年,劇院重新翻修,購置了一批新設備,史喜慶的工作就更忙碌了。他反復研究著新設備的功能,對照著說明書操作調試,認真學習著新技術。“只要鄉親們愛看、愛聽,我花再多的時間琢磨這些‘新家伙’也值。”史喜慶笑著說。(梁昕 ?侯大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