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的浩瀚星空中,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宛如一顆璀璨的巨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細膩的筆觸,照亮讀者對人性、社會的認知。這部作品講述了貴族聶赫留朵夫為年少時的過錯贖罪,幫助被自己傷害的瑪絲洛娃的故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飽含對人性的深度剖析和對社會的強烈批判。 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與淪為妓女并蒙冤入獄的瑪絲洛娃重逢,往昔的罪孽如潮水般將他淹沒,良知的覺醒促使他開啟救贖之旅。他為瑪絲洛娃四處奔走申訴,毅然放棄優渥的貴族生活,跟隨瑪絲洛娃前往西伯利亞服苦役。他的轉變令人動容,從紙醉金迷、漠視他人苦難的貴族子弟,成長為心懷悲憫、勇于擔當的追光者,這一過程滿是痛苦與掙扎,卻也閃耀著人性覺醒的光輝。 瑪絲洛娃同樣經歷了靈魂的蛻變。曾經天真爛漫的她,被聶赫留朵夫傷害后,生活陷入無盡黑暗,被迫淪為風塵女子,又遭受牢獄之災,心靈被痛苦與絕望填滿。然而,聶赫留朵夫的贖罪之舉,如同一束光,慢慢驅散她內心的陰霾,讓她重拾對生活的希望,重新找回自我。她拒絕聶赫留朵夫出于愧疚的求婚,選擇與志同道合的西蒙松結合,這一決定彰顯出她的自尊與獨立,完成從沉淪到重生的華麗轉身。 書中,托爾斯泰毫不留情地撕開沙俄社會的遮羞布,將其腐朽墮落的本質暴露無遺。法庭上,法官、檢察官們無視正義,將審判當作謀取私利、維護體面的工具,無辜者含冤入獄,有罪者逍遙法外,司法公正淪為空談;貴族階層驕奢淫逸,對底層人民的悲慘境遇視而不見,他們虛偽、貪婪,與貧苦大眾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刻畫讓人們看到,當時的社會已病入膏肓,迫切需要一場徹底的變革。 掩卷沉思,《復活》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感慨,更是對現實生活的深刻反思。在生活中,我們或許也會在紛繁世事中迷失自我,偏離良知的軌道。但《復活》告訴我們,無論沉淪多深,只要勇敢直面錯誤,堅定地踏上自我救贖之路,就有機會實現靈魂的復活。同時,它也提醒我們關注社會的不公,努力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維護公平正義的力量。這部經典之作,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惡美丑;又像一座燈塔,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為我們指引著道德與正義的方向。 市三中445班??施雨萱 指導老師??李仁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