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縣西關幼兒園與西關小學在同一幢教學樓,隸屬西關小學管理。6月19日,在西關小學的安排下,西關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開展了“幼小銜接·預見成長”實踐活動,讓幼兒提前了解小學生活。 五育啟蒙。幼兒們來到學校的“五育并舉”主題墻報前,學校政教處主任趙世芳以生動淺顯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德、智、體、美、勞”的內涵:“德是懂禮貌、愛家人;智是愛學習、勤思考;體是多運動、強身體;美是會欣賞、善創造;勞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們認真聽講,在互動中對全面發展有了初步理解。 課堂常規體驗。一年級班主任趙勝慧老師帶領幼兒們走進一年級教室,體驗“課堂常規”小課堂。趙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演示“小腰板挺直像小松樹”的正確坐姿、“雙手疊放桌面”的聽講姿勢,以及“左手壓書、右手指字”的讀書方法。“誰能來試試?”話音剛落,幼兒們爭先恐后地起身展示。趙老師逐個糾正指導:“后背再直一點,對啦!這樣聽課才更有精神!”通過情景化體驗,幼兒們直觀了解了小學課堂的規范要求。 以大帶小。活動特別安排一年級“小導師”與大班幼兒結對“傳幫帶”。剛戴上紅領巾的一年級學生拉著大班幼兒的手耐心示范。“握筆時,食指和拇指輕輕捏,像搭小房子;手腕要放松,這樣寫字才不累。”“讀書時身要正,手指到哪里,眼睛就要看到哪里……”孩子們有自己的交流方式,通過“以大帶小”的引導,幼兒在模仿中知道了一些基礎讀寫技巧。 參觀感受。幼兒們依次到各個功能教室參觀體驗,感受校園的多元精彩。在錄播教室,趙勝慧老師帶來聲情并茂的音樂課,電子琴響起《上學歌》旋律,幼兒們跟著屏幕上的歌詞哼唱,攝像頭自動切換捕捉著他們專注的小臉,“原來上課還能在屏幕里看到自己!”孩子們興奮地交頭接耳。在智能書法教室,老師引導幼兒觸摸智能書法桌的感應筆,“輕輕一按,就能看到名家寫‘人’字的筆順!”在舞蹈教室,孩子們跟著鏡子練習“小天鵝”的優雅站姿。在編程教室,五年級學生正在演示通過編寫程序讓機器人“走直線”,幼兒們發出陣陣驚嘆聲…… 環境探秘。走進校園特色區域——“多彩輪胎種植園”,幼兒們蹲在彩繪輪胎圍成的小花壇邊,觀察各種蔬菜;路過“校園綠植角”時,科學老師指著鳶尾花說:“這是我們的‘空氣小衛士’,它會和你們一起長大!”孩子們用眼睛記錄看到的植物,感受校園的勃勃生機。 國旗下的教育。活動最后,全體師生齊聚操場。當國歌響起,幼兒們自發站得筆直,目光追隨著冉冉升起的國旗。老師問:“看到國旗升起來,你們心里在想什么?”“我想當小學生,戴著紅領巾升國旗!”“我想好好學習,長大也升國旗!”稚嫩的童聲回蕩在校園里。老師鼓勵道:“心中有國旗,就是心中有理想。希望你們像小樹苗一樣,在小學里茁壯成長。” 西關小學校長王柱明介紹,西關幼兒園共有幼兒100多名,是西關小學的主要生源之一。幼兒園和小學同址辦學(園),這也是學校獨有的教育資源,理應得到充分利用。王柱明說:“教育的銜接不是簡單的知識準備,我們想讓孩子在真實體驗中愛上西關小學,感受‘五育并舉’的溫度。幼兒園以游戲為趣,在跑跳、互動中培養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小學以成長為梯,要在課堂上、實踐中深化德的品格、智的探索、體的堅韌、美的感知、勞的擔當。今天的主題活動,就是把‘五育’從墻上的字,變成摸得著的鋼琴鍵、寫得出的毛筆字、種得活的小秧苗,讓幼兒們提前懂得,上了小學就和在幼兒園時不一樣了。在9月份,他們會在西關小校的操場升國旗、在錄播教室唱歌、在編程教室‘指揮’機器人。老師們用‘蹲下來’的耐心,使幼小銜接平穩過渡,有了‘手交手’‘手拉手’的溫度,家長們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讓幼兒們今天在國旗下說‘我想當西關小學學生’,明天會在國旗下驕傲地說‘我是西關小學學生’!”(李榮福??馮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