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郊小學老師進行科學課教學展示。 為落實郊區教育局提出的“134”教學工作策略,促進課堂“六要素”扎實落地,構建以“問題導學”為核心的“5+X+5”課堂教學模式,推進高效課堂建設,3月18日至20日,蔭營聯校舉辦了以“聚焦新課標?落實課堂六要素”為主題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3所基層學校的15名教師參加了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五門學科的教學展評。 參加展評的教師作課前都進行了精心準備。他們認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將各科新課程理念融入設計中,力求將課堂“六要素”滲透到教學環節中。 三郊小學語文教師李海琴教學《琥珀》一課。她從單元主題的語文要素入手,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圍繞高認知問題的任務驅動式問題串,使學生能有梯度地螺旋式上升認識,讓學生不僅學以致知,而且學以致用。 三泉小學數學教師劉亞麗教學《鴿巢問題》時,以游戲驅動高認知:從簡單的“把3支筆放進3個筆筒”游戲開始,激發學生興趣;接著升級游戲難度,“把4支筆放進3個筆筒”,促使學生深入分析,自然引發高認知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探索“鴿巢原理”的本質。 三郊小學英語教師程培珍教學《How?do?we?make?friends?》一課時,精心設計了從淺到深的問題串,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分享成果展示,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 三泉小學科學教師喬旭嬌執教《空氣污染》時,先讓學生觀看有關霧霾天的視頻,拋出“霧霾天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小組討論和成果展示環節,增強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團隊協作能力。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展示中,三泉小學董露老師教學了《試種一粒籽》一課。她利用問題串任務包引領學生感受植物生命的奇妙,激發學生對植物生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她運用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讓學生直觀認識種子及其種植過程,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視頻演示草莓的生長過程等,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高認知問題;通過寫種植計劃,倡導學生親自動手種植,體驗勞動樂趣,體現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 在展評課活動中,15名教師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方法多樣,展示了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次活動,也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不僅拓寬了教師教學視野,還促進了他們探索高效教學方法的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 課后,教師們表示今后將不斷深入研究課堂“六要素”,聚焦課堂,關注學生,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課堂教學新樣態。徐燕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