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用心靈去觸碰心靈,用愛去喚醒愛。”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隱藏著無數的情感與故事。恰逢上站小學開展“百師進千家”家訪活動,讓我得以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微光,幫助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天空。 班上有個孩子叫贊贊(化名),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而且特別要“面子”。他不善與人溝通交流,遇事不順意便發脾氣,生氣的時候總會緊緊握起拳頭,小臉漲得通紅,氣鼓鼓的,淚水在眼睛里打轉,此時若是旁人再多說幾句不合心意的話,他就會開始撕書、弄亂座位,甚至不惜動手。他慢慢變成了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小刺猬,不喜與人親近。可如今的贊贊,再不見“扎人”的模樣,他的轉變還得從幾次家訪說起。 初次家訪,我得知贊贊的父母工作比較忙,在家完成作業時,贊贊總因為字寫得不工整而多次修改。爸爸晚上回家,發現他還沒有完成作業時,就會大發雷霆。相比較而言,媽媽比較溫柔。但是,兩人總免不了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試想,耳濡目染之下,孩子遇事也容易暴躁。 來到他家,贊贊默不作聲,坐在凳子上看著電視,就像穿著鎧甲迎接我“暴擊”的小刺猬。看他不愿交流,我便和他的媽媽坐下細談。談話過程中,我總感覺有眼神時不時地往這兒瞟。我在表揚贊贊在校進步表現的同時,也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議,為孩子做好榜樣,遇事商量解決,不當孩子的面吵架。在我即將離開時,贊贊在他媽媽的催促下和我道別,臉色比之前好看了許多。 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更關注孩子們的思維提升。本學期剛開學的時候,連續幾天上課,我發現贊贊又與眾不同了,嘴里說的都是流行的網絡用語,影響了聽課紀律。長此下去,孩子的思維怎么提升?我趕緊聯系他的媽媽,決定家校再次聯手。 放學后,我和班主任來到贊贊家,才知道他父母最近忙,他悄悄鉆了玩手機的空,玩的時間長了。經過一番交談,我建議家長多與孩子交談,轉移孩子玩手機的心思,從減少玩的次數和時間開始。至于贊贊,我則單獨與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家人的辛苦付出與關心,激起孩子糾正問題的決心。這次面談,讓這只小刺猬懂得收起身上的“刺”,并為了身邊的人,試著去磨平身上的“刺”。 后來,我多次到贊贊家進行家訪,每次都很有效。我深刻感受到家訪的路走得多了,與孩子心靈間的障礙就少了;家訪的路走得遠了,與孩子感情的距離就近了。 為了提高贊贊的責任意識,讓他體會到來自老師的關注與表揚,我安排贊贊協助管理教室多媒體電腦。別看這是一件小事,就算交給班長來做,也會被多次遺忘。可自從交給贊贊負責后,教室里的電腦總能在老師上課前提早打開,也能在班級放學后及時關閉。贊贊雖是男孩,但是細心、負責,每次關閉電腦的動作都是輕輕的,就算是在放學時為了關閉電腦留到最后,也不會為了趕時間而毛毛躁躁,而是一如既往地輕輕把電腦關閉,然后奮起直追,跟上班級放學的路隊。 贊贊的變化不僅表現在班級事務上,還表現在與人相處上。原來沉默寡言的他脫下了扎人的外衣,把自己真誠的心展露給熟識的老師與同學。他希望被肯定和表揚,一次課堂上的勇敢舉手,一次對同學的幫助……得到他人的夸獎,他會樂上好久,也支撐著他持續努力。課余時間,他不再和同學打架,而是主動到辦公室幫助老師打掃衛生倒垃圾。以前他來辦公室,都是因同學告狀而來;現在,他仍然是辦公室的常客,不一樣的是,得到了老師們的贊揚,收獲了同學們的稱贊! 一天,我站在辦公室窗戶邊,不經意看到正要去廁所的贊贊,看到一位小朋友鞋帶開了,他二話沒說,蹲下幫那個一年級小朋友系好了鞋帶。不知小朋友說了什么,估計是感謝之類的話,只見贊贊微笑著摸摸小朋友的頭,開心地跑開了。那一瞬間,陽光溫暖地照在兩個孩子的臉上、身上,暖暖的。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燦爛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用愛呵護種子慢慢長大,陪著他們沐浴陽光,經歷風雨,向陽而開。家訪丈量的是家校之間的距離,搭建起的是心靈溝通的橋梁。(上站小學??郝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