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鈉離子電池生產線
6月20日,伴著朝陽,一礦通風工區四隊二班班組長段旭像往常一樣,騎著心愛的“小電驢”平穩地行駛在上班路上。“充電快捷方便,滿電能騎40多公里,寒冬酷暑都不怕電量不夠;動力強勁,行駛在咱山城隨處可見的坡路上也不在話下……”因為性能強大,自從收到來自華陽集團的這份“勞模大禮”,段旭就每日上下班與它為伴。
這可不是普通“小電驢”,而是搭載“華陽造”鈉離子電池的電動二輪車,是華陽集團深耕鈉電領域,邁出商業化應用步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華陽集團前瞻布局,大力發展鈉離子電池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融合發展,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再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重塑競爭新優勢,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鈉電破曉,占領儲能新賽道
縱觀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其實都是能源革命。
作為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國之大者”。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加劇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以及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和推進,能源領域的轉型變得如此迫切。“十三五”以來,能源結構轉型進入一個長周期的加速階段,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然而,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受自然條件影響,光伏、風能等新能源存在功率輸出不連續的問題,儲能成為這場新能源革命中的關鍵一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新型儲能寫入其中,為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而鈉離子電池在成本低、安全好、壽命長、溫區寬等方面優勢顯著,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儲能界“新秀”。
作為擔負山西省轉型蹚新路使命的領軍企業,華陽集團在最初尋找轉型方向時,就把目光投向了儲能領域。同時,華陽集團生產的無煙煤可以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來源,有效降低電池制作成本,加速新能源新材料產品布局。正因如此,華陽集團執著“鈉”條路,在新賽道上奮力奔跑。
搶抓行業“風口”,打造鈉離子電池全產業鏈
2020年10月,陽煤集團整合重組為華陽集團,把轉型發展的歷史使命扛在肩上,蹚新路、做示范。錨定鈉離子電池這一電化學儲能新賽道,華陽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強強聯手,與中科海鈉等企業緊密合作,按照“原料端—集成端—應用端”一體謀劃、一體布局,“商業應用與工業應用”一體部署、一體推進的思路,全力打造鈉離子電化學儲能全產業鏈。
從2021年開始布局,到2022年著手籌建,再到2023年鈉離子電芯正式下線,華陽集團已經完整打造“材料—電芯—電池—應用”鈉離子電池全產業鏈,成為行業領軍企業……站在新型儲能產業的重要“風口”,華陽集團把握時代大勢,抓住發展機遇,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如今,1GWh鈉離子電芯和PACK電池進入試運營,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入選省級重點工程,全球首批商用鈉離子電動二輪車發布,簽署萬套鈉離子電池包銷售合同,“華陽造”方形鈉離子電芯實現量產,華鈉芯能公司被評為全國鈉離子電池十大創新企業,獲批建設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廳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華陽集團成為全國首家實質性打造鈉離子電池全產業鏈的企業。
一路向前,足音鏗鏘。鈉電產業從無到有再到優,一步步從“跟跑”走向“并跑”“領跑”,標注下一個個新的發展坐標,成為華陽集團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和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示范,塑造出華陽新氣質。
“華陽造”產品相繼亮相,更多“驚喜”有待揭秘
早在150多年前,法國作家凡爾納在著名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就大膽設想:利用海水中鈉離子多的特點,制造鈉離子電池,為潛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天,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已從科幻成為現實,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場景中去——
行走在陽泉的大街小巷,“華陽造”鈉離子電池電動二輪車不時穿行而過,其動力足、速度快、充電快的優異性能受到廣大車主認可,并逐步成為打開市場的“敲門磚”。
白天,路燈上的光伏板吸收陽光轉化為電能,儲存到鈉離子電池中;晚上,鈉離子電池將電能輸送給路燈,無論寒冬酷暑、陰晴雨雪,全年無休地提供光明。“華陽造”鈉離子電池太陽能路燈成為道路照明新選擇。
集省電、防水、防塵、抗摔、耐腐蝕、亮度強、持久續航等優點于一身的“華陽造”LED強光手電一經面市,就成為電路巡檢工查找設備隱患的“利器”,適用于各種工作生活照明和特殊場所的應急照明。
具有寬電壓范圍器件穩定高效工作、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快速充放電等特性的首臺套50kW/100kWh鈉離子電池工商業儲能柜下線,在陽泉冬季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可正常放電,即將用作井下應急備用電源,為煤礦穩定可靠供電提供“第三道保險”。
“厚積”方能“薄發”,“沉潛”才可“飛躍”。經過4年的沉淀積累,隨著“華陽造”鈉離子電池新產品紛至沓來,華陽集團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馮 ?倩/文
圖片由華陽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