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詐騙是指針對老年人群體假借養老之名實施詐騙、騙取公私財物的違法犯罪行為。
養老詐騙套路變化多端,不少老年人因防范意識薄弱成為詐騙分子的“下手對象”。不法分子頻頻將目標鎖定在老年人群體,抓住老年人內心孤單而信息辨別能力弱的特點,通過拉關系、套近乎,甚至利用傳銷等手段,為老年人量身定制各種套路,諸如保健品詐騙、中獎詐騙、養老理財詐騙等,花樣不斷翻新,令老年人防不勝防。
常見的養老詐騙類型
提供“養老服務”。迎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利用上門照顧、機構托管、免費發放禮品等形式向老年人群體宣傳投資養老基地、旅游考察、預售養老床位等項目,將老年客戶誘騙至所謂養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游玩,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以預售養老床位等名義非法集資,進而非法占有老年人的財物。
投資“養老項目”。不法分子主要表現為拋出高回報承諾吸引老年人,慣用承諾高額分紅、保本高息、預定養老服務等說辭,誘騙老年人投資養老保險等所謂的“養老服務”項目,收費名目五花八門,如“貴賓卡”“會員費”“預付費”等。但這些機構沒有能力提供所承諾的養老服務,有些甚至從開始就將占有這些資金作為目的。而且這些機構在獲得資金后運作、流向不透明,無固定的經營場所,有很高的集資卷款跑路風險,致使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錢被騙。
銷售“養老產品”。此類違法犯罪行為主要表現為通過提供免費旅游觀光、情感陪護、虛假宣傳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會議營銷、養生講座等方式,誘騙老年人購買價格虛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偽劣產品。老年人不僅錢財被騙,有時候還會耽誤治病的最佳時間,或者因為使用假冒偽劣產品導致新的疾病。
宣稱“以房養老”。不法分子以國家政策名義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打著高收益高回報等旗號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部分老年人因此失去房子,還背負貸款。
遇到以上情況不要猶豫,請立即登錄12337智能化舉報平臺進行舉報,不要給騙子任何可乘之機。
如何防詐
1.不要輕易相信。接到能夠說出自己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的電話、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謹慎。遇到問題多和子女溝通,如有疑問及時聯系公安機關核實。
2.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短信、郵件、社交工具中發來的鏈接,更不要隨便安裝陌生的應用軟件。
3.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規的機構、網站填寫資料,妥善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密碼、身份證號碼等關鍵信息。
4.不要貪圖便宜。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不勞而獲”的念頭,看好自己的錢袋子。
5.警惕上門推銷。老年人日常應多與鄰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經常觀望、敲門等情況,必要時撥打110報警。
6.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別提醒老年朋友,千萬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7.端正保健理念。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藥托”的騙局。
8.不要輕易動錢。凡是要動錢的時候,不要相信騙子那些“不要告訴任何人”的話,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征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及時報警。
9.警惕“各種講座”。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騙子的套路。如遇電信詐騙,請立即撥打96110或110報警。
10.安裝國家反詐中心軟件,有效識別和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短信。老年人平時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標語等,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提升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如發現自己受騙,及時報警處理。(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