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家、故宮學者祝勇推出全新作品《從故鄉到故宮》,本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99讀書人共同出版。書中通過“沈陽軍區大院”“遼寧建筑群”“圈樓回憶”等生動細節,勾勒出20世紀80年代的沈陽市井風情,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與城市變遷。 一座故宮與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祝勇出生于沈陽,父親在軍區政治部工作,特殊的成長環境讓他的文字既有軍旅家庭的嚴謹,又有東北市井的煙火氣。書中的“圈樓回憶”“沈陽老建筑”“沈陽藝術宮”“于濟川公館”等篇章,不僅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是城市變遷的珍貴見證。 ??在書中,祝勇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物質儉樸卻充滿歡樂的童年世界。在東北的寒冬里,他和小伙伴們抽冰尜、滑冰車、打滑溜兒的場景躍然紙上;那些父親親手制作的幻燈機和紅纓槍,不僅是一件件玩具,更飽含著溫暖的親情。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他的精神卻十分富足,電影為他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少林寺》《遠山的呼喚》等經典影片,在這個軍區少年的心中種下了理想的種子。正是這些文化啟蒙,滋養著他幼小的心靈,讓他在青春歲月里不斷奮進。懷揣著這份美好的文化啟蒙,少年祝勇一步一個腳印,從沈陽軍區大院出發,最終踏入了故宮博物院這座文化殿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祝勇在書中寫道:“對沈陽故宮的記憶,連同我對歷史、對古典藝術的興趣,也已深埋在我的身體里,只不過我自己沒有察覺而已,在北京故宮,那座巨大的宮殿里,才被一點點喚醒。”從故鄉到故宮,不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個少年在時代洪流中尋找自我、堅守理想的成長軌跡。 獻給孩子的歷史啟蒙書 ??《從故鄉到故宮》不同于傳統的兒童文學作品,它沒有刻意營造童話般的想象,而是以真實、溫暖的筆觸,講述一個普通孩子如何在特定歷史環境下成長,并最終與中華文明的瑰寶——故宮相遇。作為一個在時代洪流中不斷追求理想的孩子,祝勇的成長足跡不僅是從故鄉走向故宮的一步步努力,更是將個人理想融入家國情懷。 ??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始終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而祝勇的這本書,恰恰是以“童年視角”讓宏大歷史變得可親可感。他寫沈陽的圈樓、大院的鄰居、冬季的滑冰場、露天的電影院,也寫自己第一次看到故宮時的震撼。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使得家國情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感悟,構成完整的生命故事。 ??《從故鄉到故宮》既是一部充滿溫情的童年回憶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象征。尤其是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來說,這本書不僅能夠引起情感共鳴,還能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和人生的思考。祝勇將個人記憶融入更大的歷史語境中,讓讀者在閱讀童年趣事的過程中,感受到時代變遷的歷史回響。 ??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紀錄片導演,藝術學博士,祖籍山東菏澤,1968年出生于遼寧沈陽。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委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國寶》《血朝廷》,藝術史散文《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畫之美》《故宮的書法風流》等數十部著作。獲郭沫若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當代》文學拉力賽2017年度散文總冠軍、2019年度長篇作品總冠軍等多種獎項。任《蘇東坡》等十余部大型紀錄片總編劇,獲金鷹獎、星光獎等多種影視獎項。任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該片入選“新中國七十年紀錄片百部典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