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過后,氣溫進一步升高,雨量也充沛起來,蔬果進入生長關鍵期。這段時間,在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白瑤村的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梨樹林里,新結的玉露香梨已經冒頭。微風吹拂下,淡淡的梨香不住地往鼻子里鉆。“6月份正是玉露香梨肉質快速生長的關鍵期,大伙兒不敢掉以輕心,每天早早就來種植基地忙活了。”白瑤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鵬海說。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生機盎然的種植基地,3年前卻是截然不同的模樣。王鵬海介紹,白瑤村是一個只有三四百人的純農業村。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一些村民外遷或外出打工,部分土地出現閑置。如何讓閑置土地再“生金”?外出考察學習先進、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后,白瑤村定下了盤活閑置土地發展特色種植的思路,即白瑤村經濟合作社向村民租賃土地,統一開荒、耕種,按地塊面積支付村民租賃費。此外,發展特色種植需要大量人工,不想外出打工的村民可以就近在種植基地務工,賺取勞動報酬。 思路決定方向,實干決定成敗。2022年,以盤活閑置土地為突破口,白瑤村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墾土地。開墾過程中,白瑤村還組織村民修建田邊擋土墻、硬化田間道路等,優化農田設施,改善生產條件,為后續開展特色種植打好土地基礎。 “以前的土地雜草叢生,現在的土地平整集中。”除了這點,村民仇海堂還有更直觀的感受,“以前種地,耕地靠牛、播種靠手、收割靠鐮刀。現在種地,機器就幫大伙兒干完了。”接過仇海堂的話,王鵬海說,開墾土地后,合作社籌資購買了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機。有了“鐵牛”幫忙,既能解放農民雙手,又提高了作業效率。 喚起土地“新生”,打造“甜蜜”產業。產業選擇上,白瑤村“不走尋常路”,將目光瞄準“特”字,引進并種植了120余畝玉露香梨樹。王鵬海介紹,玉露香梨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品種,有香、甜、脆、含水量高等特點,很受市場認可。白瑤村的土地經過開墾后,土層厚實、土質肥沃,再加上村里通風好、晝夜溫差大,很適合種植玉露香梨樹。 在此基礎上,白瑤村還種植了150余畝連翹。“連翹也叫‘一串金’,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春天,它的嫩葉能制茶;秋天,它的果實能入藥。”王鵬海說,“仔細斟酌后,村里定下了種植連翹的增收思路。” “以前種玉米,一畝地收入不過1000塊錢。現在村里種玉露香梨和連翹,我既能務工賺錢,又能出租土地,咋算也合適。”村民王雁兵說,“最近,我忙著給梨樹打藥,過幾天還得給玉露香梨套袋,活兒多著呢。一天150塊錢,‘家門口’就能有活兒干,真好。” “去年,梨樹已經開始掛果,今年,正式進入盛果期。連翹的長勢也很好,大家‘伺候’上心著呢。”王鵬海算了幾筆賬,“2022年,村集體收入30余萬元;2023年,80余萬元;2024年,再創新高。把閑置土地盤活,我們擼起袖子好好干,今年的光景肯定還能更好!”
|